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荷兰之光》的启示与思考

日期:2025-11-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惠更斯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望远镜、钟表制造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撰稿|戴吾三

  从世界近代史看,荷兰有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与科学对人类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译著《荷兰之光:惠更斯家族与欧洲科学的形成》,详细描述了在荷兰“黄金时代”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成长和学术贡献,以及他的家族对欧洲科学形成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远超物理教科书的丰富资料,并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惠更斯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望远镜、钟表制造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惠更斯的故事是一位科学天才的故事,然而,这并不表明惠更斯是平顺的一生。惠更斯所处的时代有动荡,有战争,他有时健康,也常为疾病困扰。惠更斯每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收获的并不都是赞美,往往还有质疑和挑战,他能被学术界肯定,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这是真实的科学家故事,有助于读者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

  惠更斯还有其他的故事,围绕着他的是一个显赫的家族,祖孙三代与荷兰王室联系在一起。惠更斯从小跟父亲在欧洲旅行,具有国际视野,长大后与荷、英、法等国科学家多有交集,后来他到巴黎科学院从事研究,推动了欧洲科学发展的进程。

  阅读此书,结合当今中国的科技创新看,也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其一,科学发现要有仪器发明的加持,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围绕木星运行的4颗卫星,这激励欧洲科学家去发现新的天体,而土星就成为当时许多天文学家关注的焦点。1655年春,惠更斯和哥哥制作了一架12英尺长(3.65米)的望远镜,经过两个多月的观测,惠更斯确认发现了土星的首颗卫星(如今称为“土卫”)。1656年,惠更斯再制成23英尺长(7米)的望远镜,对土星的观测更加精细,显示出土星有一个分离的环。土星环的发现挑战了当时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观念,由此改变了科学界对太阳系的认知。

  其二,科学家交流网络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惠更斯所处的时代,不时有动荡和战争,却基本不影响科学家的跨国旅行和通信自由。惠更斯经常将他的书稿或论文副本寄给欧洲各国的学者,这促进了科学的发现和知识的增长。1661年3月,惠更斯到英国访问,结识了许多知名科学家,1663年,惠更斯以他的学术成就入选英国皇家学会。1666年,惠更斯受邀加入法国科学院,此后长达16年住在巴黎,他与法国学者密切合作,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科学的发展。撰稿|戴吾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