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自强真率的现代女性
2025年10月,安徽文史馆馆员,知名文史学者李传玺所著的《林徽因:大写的她》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考订大量文史资料,挑战既有观点,摒弃对林徽因的玩味态度,对诸多已经耳熟能详的话题提出新解。
作者从林徽因的童年讲起,开篇即提出了新的观点。林徽因的名字出自“大姒嗣徽音”,承载着林家开枝散叶的期许。林长民后娶程桂林后,将自己的书房改作“桂林一枝室”,是否可以断言程氏受宠,进而得出林徽因及其母亲备受冷落的结论?作者用常被忽略的印章细节反驳了这个世俗观点。林长民携长女欧游归国后,他写信给女儿,鼓励她理性考虑日后发展方向:“究竟汝志愿如何,对于婚约,对于嫁期,对于赴英续学,对于留家自习,或入何校,或聘何师,或治中国学,望汝能有一种自择而又审慎的意见表示。”充分表现出对长女的支持和重视。而在这封信后,林长民就用了“桂林一枝室”的红印。若果真如大家揣测,林徽因及母亲因为程氏备受冷落欺负,那么林父为何会在一封讨论长女发展前景的信中使用此印?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桂林一枝”或许就是林父对家中几个子女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在桂林群才当中折取一枝,是对子女个人发展的美好祝愿。作者开篇就表明了自己对林徽因研究的态度:在家长里短、八卦花边之外,还应有更为严肃的解读。
在林徽因的青年时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情感生活,尤其是与徐志摩、梁思成的感情问题,以及那篇著名的《我们太太的客厅》。想必这也是许多读者拿到一本林徽因研究作品时首先预期的内容。但是作者在这一话题上仍旧保持了他的严肃态度,通过史料展现出林徽因的率真和忠诚。
尽管徐、林二人从英国时便有交往接触,但林徽因选择梁思成的态度一直很坚定。林、梁二人不仅有世家缘分,而且在志向上相互吸引。梁思成因为车祸住在病院,林徽因衣不解带地赶来照顾;梁思成因天热在病房里常打赤膊,林徽因也并未扭捏回避,而是大方从容,以照顾病人为先。梁启超因此对林徽因颇为满意,在给长女的信中称赞“那位不害羞的女孩儿如何可爱”“看你那顽皮的弟弟和将来的顽皮弟妇”(致梁思顺信)。可见梁启超内心有多欣赏这位迥异于传统闺阁女儿的青年。而对于徐志摩,尽管当时与后世众语纷纭,林徽因自己却想得明白:“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历史也就没有什么可羞惭。”这般豁达坦然的情怀,岂不比哪些无端揣测有意义得多?撰稿|赵靖怡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