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古北万科广场蝶变焕新、9部“高龄”电梯更新……这些变化离不开居民的“金点子”

日期:2025-05-27 【 来源 : 上海长宁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虹桥街道始终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践行民主真谛的核心抓手,自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引导群众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不断将“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金钥匙”,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和期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案例一

  古北万科广场蝶变焕新

  作为古北一期最早的商业地标,万科广场曾是中外居民的“生活客厅”,但随着设施老化、功能单一,逐渐陷入“人气流失”困境。2023年,广场大厦业委会主任刘兴贵向虹桥街道寄出一封建议信:“照明不足、路面破损、缺乏休闲空间,希望重塑广场活力。”这封信成为改造的“发令枪”,也拉开了人民建议征集的序幕。

  街道迅速响应,依托“12345”热线、入户走访、商户座谈会等渠道,同步启动“线上+线下”双轨征集:线上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建议征集令,线下举办“街区开放日”,邀请居民现场“诊断”。两周内,累计收到有效建议187条,涵盖照明升级、功能分区、业态优化等12个类别,一幅“居民心中的理想广场”蓝图初具雏形。

  面对多元主体的不同诉求——居民希望安全舒适的公共空间,商户期待人气回流的经营环境,外籍居民渴望文化融合的交流场景,虹桥街道先是“问需于民”:召开愿景共识会,组织居民、商户、物业、外籍人士代表共议“广场应该是什么样”,形成“国际范、烟火气、全龄友好”三大核心诉求;又“问计于民”:引入华东政法大学赋能团队,将建议转化为3套设计方案,通过“线上投票+线下路演”征求意见,针对“儿童游乐区选址”“夜间照明方案”等争议点,开展5场专题听证会,吸纳62条修改建议;再“问效于民”:成立由15名居民、商户、社区工作者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施工方案优化,推动“健身步道弧度调整”“无障碍设施增补”等11项细节改进。

  改造工程启动后,如何避免“重建轻管”?街道以建议征集为契机,推动治理机制创新:成立由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商户联盟、居民代表组成的“古北之源共治委员会”,将前期征集的“建立商户自治公约”“定期举办邻里活动”等建议转化为制度成果。共治委员会下设“商户运营组”“居民服务组”“外籍人士联络组”,制定《广场管理公约》,明确商户经营规范、公共空间使用规则、活动共办机制。改造期间,商户主动提出“错峰施工”建议,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居民志愿者自发组建“广场护卫队”,参与设施维护和秩序引导。“现在我们既是商户,更是‘街区主人’。”在广场经营24年的咖喱餐厅老板刘素玉感慨道。

  2023年12月,焕新后的万科广场揭开面纱。8字形彩虹步道串联全龄活动区,亲子游乐区、宠物友好角、社区书吧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夜间照明系统不仅提升安全系数,更打造出流光溢彩的“夜经济”场景。开放首日,“融情古北之源”公益市集吸引千余名居民参与,中外居民在摊位前交流互动,成为“国际社区”最生动的注脚。

  古北万科广场的“蝶变焕新”,从一个建议到多方共治,从硬件升级到幸福家园,通过人民建议征集穿针引线,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设计者”,共同书写了社区治理的温暖篇章。

  案例二

  广纳民声破解“绕路之难”

  在虹桥街道古北社区,一道长约50米的围墙拆除后,璟宏人才公寓、古北长乐苑、中央花园三个小区与公共绿地实现无缝衔接。居民张圣华如今步行5分钟就能穿过共享通道抵达古北美好生活服务站,而此前绕行需要15分钟。这场“破墙开门”的背后,是一次从人民建议征集到民主协商落地的完整实践,让物理空间的隔阂在民意共鸣中悄然消解。

  去年5月,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召开璟宏人才公寓共创会,共治委员会成员建议提出:“楼下的公共绿地近在咫尺,却被围墙阻隔,居民绕行不便,能否在长乐苑大门旁开辟通道?”这一建议迅速引发共鸣——周边三个小区大门均朝向红宝石路,居民前往地铁站、市民中心、学校等配套设施,需绕行主干道,尤其老年居民前往助餐点耗时费力,而新建的三片公共绿地虽紧邻小区,却因围墙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风景。居民区党总支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痛点,广泛征询居民建议,发现超过90%的居民支持“开门”,这为后续的方案推进奠定了基础。

  通道选址位于长乐苑红线范围内,能否“开门”需过居民议事关。居民区召开3场听证会,邀请三个小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设计师、街道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针对“围墙拆除后安全性如何保障”“通道设计能否兼顾美观与实用”等争议,形成“三步走”协商机制。方案初拟:邀请地产城方设计师结合地形,提出“开放式围栏替代传统边门”的设想,既保持24小时通行便利,又避免物业管理隐患;细节打磨:居民代表现场踏勘,提出“围栏宽度1米防车辆通行”“栏杆顶端做圆弧处理防磕碰”“增设夜间照明和监控”等修改建议,全部纳入设计方案;共识达成:方案通过线上楼组微信群、线下小区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投票,长乐苑居民同意率达92%,其他小区居民支持率超95%,形成“共建共享”的一致意见。

  如今,开放式围栏的正式启用让三个小区与公共绿地无缝衔接。居民们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从小区直达绿地,享受“推门见绿”的生活。“从‘要不要开门’到‘怎么开门’,居民全程参与决策,连围栏上的银杏叶装饰和人才公寓标志,都是大家共同选定的。”参与讨论的居民陈玲萍说,协商过程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也让“别人家的围墙”变成了“大家的通道”。

  案例三

  高龄”电梯更新让出行无忧

  在虹桥街道长顺居民区,人民建议征集成为破解社区难题的“金钥匙”。中山广场小区在业委会缺失的情况下,依靠居民广泛参与和民主协商,成功完成了9部“高龄”电梯的更换,为606户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建于1998年的中山广场曾是上海最早的外销房之一,但随着时间推移,电梯老化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出现关人、坠落等“惊魂”事件。“现在搭乘电梯都是心惊胆战的,居民们更换电梯的意愿十分迫切,建议居委会牵头推进改造,让居民出行无忧”,一封建议信摆在了长顺居民区党总支的桌上。然而,电梯更换涉及业委会职责,而小区业委会因过半数辞职无法履职,新一届业委会尚未产生。面对这一难题,长顺居民区党总支主动担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协同居民共同推进电梯更换工作。

  在无业委会的情况下,长顺居委会依据《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代行业委会职责,联合街道管理办、平安办、城建中心等多部门共同推进工作,并聘请专职律师提供专业指导。2022年10月,居委会召开首次业主大会,正式将电梯更换提上日程。通过楼组微信群和楼道宣传栏,居委会广泛传播会议决议,并招募居民成立“换梯改造项目自治小组”,邀请从事销售、财务、技术等行业的业主参与其中。

  自治小组成员与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电梯品牌的现场勘察和方案讨论,最终在第二次业主大会上投票确定了更换品牌。为了确保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运行推进,居委会同步将4份方案发到楼组群,征询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协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确定“最优解”后施工队于2023年10月正式入场,按批次、有顺序地更换电梯,同时物业公司邀请电梯维保单位24小时驻扎小区,确保运行电梯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维修解决。

  2024年4月,中山广场的9部新电梯全部投入运营。新电梯运行平稳、安静,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出行安全隐患。长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欢感慨道:“电梯更换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更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治理的温度。”在换梯过程中,居委会坚持“大家事大家商量办”,通过微信群和楼道宣传栏及时向居民征求意见建议、通报项目进展,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参与。

  众“智”成城

  将“金点子”转化为“金果子”

  近年来,虹桥街道认真倾听基层声音,广泛汲取智慧,整合资源,通过居民议事、实践活动、公益宣传等多种方式,不断地将来自居民区的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一个个“金果子”。

  碳”索可持续的生活

  金点子:建议黄金城道街区进一步推动低碳生活,依托相关机构,开展系列低碳实践活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街区、街区与低碳环保的和谐互动,鼓励更多人将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共同构建美好、宜居、生态友好的街区环境。建议人:阮杰(荣三居民区)

  金果子:虹桥街道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依托黄金城道街区可持续发展党建联盟,积极践行关于黄金城道街区低碳行动的建议,共同“碳”索街区低碳生活可持续路径。通过推广自带杯行动,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塑料垃圾产生;加强银杏树保护,显著增强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组织低碳捡跑等活动,向居民传递健康、积极、绿色的生活理念。

  共享清篮乐骑行

  金点子:针对共享单车篮筐污损影响市容问题,建议探索融合居民区、街区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治新模式,通过策划倡议发布、环保捡跑、绿色骑行等系列志愿活动,推动公众参与共享单车篮筐清洁行动,改善骑行环境。建议人:刘勇(荣二居民区)

  金果子:虹桥街道策划开展“Only

  Blue、共享清篮”系列志愿活动。通过发起文明使用倡议、组织环保捡跑与绿色骑行等实践行动,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共享单车篮筐清洁,切实改善了骑行环境、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街道运用播客形式记录传播“共享清篮”行动中的真实故事,以生动声音传递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正能量,有效扩大了志愿行动的社会影响力,为提升街区文明治理水平注入新活力。

  共建睦邻客厅

  金点子:针对社区空间分割、公共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拆除物理隔离,整合零散绿地,打造跨片区共享花园。通过“亲子共植”“邻里议事”等互动场景,将单一绿地升级为促进社区融合的睦邻客厅,实现空间功能与人文价值的双重提升。建议人:马成杰(安东居民区)

  金果子:虹桥街道通过“小手牵大手”睦邻计划,组建由社区规划师、亲子家庭代表构成的“微更新智囊团”,通过30余场居民议事会形成“共享花园+”改造方案。将安顺路两处闲置空间改造为联动式共享花园,拆除围墙12处,新增立体种植区、可移动花箱等设施,植入“老照片长廊”等社区记忆载体,形成“儿童友好乐园”“银龄休憩角”“创意种植带”等复合功能空间和“共享工具屋”“共享菜园”等延伸项目,开创了社区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智“绘”反诈筑平安

  金点子:针对当前反诈宣传形式传统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创新宣传手段,采用情景剧、漫画等生动形式呈现反诈案例,提升群众对反诈知识的关注度与接受度,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建议人:陈立(虹桥居民区)

  金果子:街道反诈中心结合网络诈骗手法迭代特点,联合专业设计团队推出原创漫画《军警说反诈》。该漫画以“军警角色+情景短剧”为核心形式,将刷单返利、冒充客服、投资理财等高频诈骗场景转化为诙谐易懂的图文故事。为扩大宣传覆盖面,街道将漫画制作成可移动展架,在辖区20个居民区、23座商务楼宇及大型商超、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开展巡回展览。“看漫画学反诈”成为社区新潮流,为筑牢全民反诈防线提供了创新范本。

  图片与资料来源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虹桥街道

  撰稿:陈容超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