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脱口秀演员71:在即兴锅里“炒”出人生百味
当一束扰民的刺眼红光,在一场脱口秀演出中被观众“吐槽”,又恰好被台下的记者观众“接单”,并最终在民生节目的推动下得到圆满解决时,一场属于城市生活的“梦幻联动”便诞生了。而站在这个戏剧性故事中心的,正是脱口秀演员——71。
71,本名忻振华,1987年出生于上海。其线下特别秀的演出门票几乎场场秒空,观众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他的舞台,也仿佛成了一个独特的“71号窗口”:这里不仅生产笑声,更奇妙的连接正在这里发生。从恋爱相亲到职场困境,从育儿烦恼到中年危机,观众带着生活的真实困惑而来。开场前,观众扫码提交的不仅是问题,更是一份信任;而71手持麦克风,不再只是讲述预设的段子,更像一位幽默的“接线员”和“炒菜师傅”,在即兴的“锅”里,“炒”出人生的百味。
71登台,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见招拆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预制菜”到“现场炒菜”
舞台上的71,不再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的角色。2025年2月开始的“特别秀”,让71对脱口秀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每次特别秀演出前,观众都可以扫码向71提问。在简单的热场之后,演出的前半段由其他演员表演段子。而71则趁这短暂的间隙,快速筛选问题。随后是演出最激动人心的后半段——71登台,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见招拆招”。
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71将过去那种反复打磨过的段子比作“预制菜”——安全、标准、可口,但缺少了临场的“烟火气”。而“特别秀”,他认为,更像是一场大型的“现场烹饪”,“观众带‘菜’来,我帮大家‘炒’”。
现场观众的问题五花八门,从职场不公,到家庭矛盾、子女教育,再到社会热点、国际大事,甚至还有诸如“明天股票涨不涨”这样纯“瞎乌搞(瞎说、捣乱)”的问题。71必须在瞬间将这些或沉重或琐碎的“生鲜食材”,用共情的“火焰”和幽默的“锅铲”,“炒”成一盘能让全场会心一笑或豁然开朗的“佳肴”。
“你不可能往悲情方面‘炒’。”71告诉记者,“肯定是往好笑的方向引导。”在他看来,自己的任务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喜剧化的处理,将个人的困境置于集体笑声的语境下从而得到消解。很多时候,治愈观众的并非71本人的话语,而是全场400多人共同发出的笑声所带来的奇异力量——“原来这么困难的一件事,大家一笑,我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而特别秀的魅力正是在于其不可复制的现场性。它不再是演员单向度的输出,而是一场由观众主导走向的、共同完成的狂欢。71坦言,他早已在认知里将“特别秀”从传统的“单口喜剧”中摘了出来。他认为,这种高度互动、充满未知的形态,才是更接近“脱口秀”一词本义的演出。
不按部就班的人生
为什么71能驾驭这种充满变量的演出?这份深植于骨子里的应变能力,早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就已埋下种子,并在他日后丰富的人生经历里开花结果。
“从小我爸妈对我管理,就是凡事‘自己搞’。”71回忆道,“他们总说,‘这个我们不懂,帮不了忙,你自己搞’。”这份看似“放任”的教育,却意外培养了他敢于尝试的新技,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特质,在71大学毕业后的一次“疯狂”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彼时,他是个狂热的网球爱好者,一心梦想着能近距离见到偶像费德勒,“能给他递个球”。他异想天开地规划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径——应聘赛事赞助商。就是这个单纯的念头,让他只身一人买票去了厦门。
71当时的计划是,先应聘某青年旅社的义工,解决自己的温饱,再慢慢投简历。岂料,抵达厦门后,原本说好的义工岗位已经招满,他阴差阳错地被工作人员认作新来的前台,他竟顺势答道:“对的,我就是新来的前台。”
这份“反应快”让他莫名其妙地上岗了。也正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如今的妻子,人生轨迹再次转向。之后,在青旅老板的介绍下,71进入外企做内部电话销售。最疯狂时,他一天能拨打200多个电话,一度被美国总部怀疑“用了外挂软件”。而他也硬是靠着一股“闲聊装傻”的劲儿,不点一根烟、不陪一顿酒,纯靠电话唠嗑,愣是从某单位信息中心负责人那里唠出了一个大单。
71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因为久坐发胖,他决定换个活法,考取了潜水教练证,从带团到常驻,最终与朋友在菲律宾合伙开起了潜水店。71这个艺名,正是源自他的潜水店“71% 潜水度假酒店”,代表地球 71% 的面积是海洋。
上图:因为久坐发胖,71考取了潜水教练证,从带团到常驻,最终与朋友在菲律宾合伙开起了潜水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真正与脱口秀结缘,则要追溯到2020年。彼时疫情阻隔,菲律宾的潜水生意大受影响。“从小看80后脱口秀,到后来的脱口秀大会,不是都说人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心想这不正好能推广一下我的店吗?”这个听起来有些“无厘头”的初衷,促使他联系了上海的橘子脱口秀俱乐部,从搬椅子、排座位的志愿者干起。他就这样站在舞台后,默默听了一阵,“啥也不懂,就光听,自己摸索”。后来俱乐部举办读稿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第一个关于潜水学生的段子。结果冷场,橘子老板直言不讳:“太偏了,没人听得懂。”
这次挫败没有击退他,反而激发了他的“自己搞”精神。在前辈的点拨下,他迅速调整方向,挖掘自己作为上海人的本土记忆,创作了一套关于从市区搬到郊区安亭生活的段子。
“那种落差,在外人眼中是我的‘不幸’,却成了观众的‘笑点’。”他悟到了喜剧的某种真谛,“喜剧绝对是下位者的自嘲”。这套八分钟的本地段子,让他迅速从开放麦跃升至商演舞台。
71的线下生涯就此狂奔。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国庆期间,他创下七天演出超过70多场的惊人纪录,成为上海脱口秀圈知名的“赶场王”。
也正是在他自由演员生涯的巅峰时期,机会悄然来临——2023年3月,他收到了Spicy Comedy主理人Norah的签约邀请。
这对71而言,别具意义。原来,早在2019年,他回国看的第一场线下脱口秀,就是Norah的演出,他当天就加入了Norah的粉丝群,“真没想到有一天能和我偶像一起工作”。
正式在Spicy登台,从拼盘和主持做起,71一步步走向了如今让他大放异彩的“特别秀”。
回顾自己这看似“乱七八糟”的生涯,71笑着说:“毕业后的规划就全乱了,但无所谓了。”然而,正是这些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武器库”。无论观众抛出何种问题,他不是能从自己的真实经历中提取素材,就是能巧妙地化解,总能给出接地气、共情又好笑的回应。
超越“最好笑的五分钟”
作为老板,Norah评价71身上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招人喜欢”的魔力。这种魔力,不仅让观众觉得他“三观正”“特别符合我们的城市调性”,也让他能在竞争激烈的脱口秀圈内游刃有余。
71从不把自己放在高处,而是真诚地分享自己的局限与真实反应。当被问及金融问题时,他会老实承认“比较薄弱”;当有观众反复来了五六次,他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别来了”。这种不刻意讨好、把观众当自己人的“实在”,反而构筑了一种坚固的信任感。
更重要的是,71为特别秀赋予了一个温暖的社会功能——“缓冲期”。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场秀无法真正解决所有人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完全解决,是不是我的秀就像一个缓冲期?你笑一笑,开心一下,然后再自己去面对生活。”
如今,这个“缓冲期”的功能在成功解决那次“光污染”事件后进一步升级。71特别秀中正式开辟了一个名为“7171老光眼”的固定板块,专门聚焦和推动解决市民的民生问题。譬如,有观众在现场反映公司无视劳动法,长期加班不付报酬,正当71在台上表示自己无法提供专业法律指导时,台下便有观众举手:“我就是搞劳动法的律师。”随后他们当场建群,后续提供了专业的取证和维权指导……
不仅如此,71特别秀的版图还在继续扩张。基于现场年轻人强烈的交友需求,他已开始试水“相约71”的交友环节,现场为观众“拉郎配”,并亲自进群指导“谈恋爱”。他坦言,一个完全围绕本地交友主题的特别秀专场,已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
五年前,71刚入行时的目标是写出“最好笑的五分钟”。如今,这个初心他依然记得,但实现它的路径,却因特别秀变得更加宽广和独特。
他并非竞技型选手,也没有登上那些热门的脱口秀竞赛节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叙事型、像朋友聊天”的风格,与节目中需要高度浓缩、密集包袱的“编剧型”段子有所不同。他欣赏美国脱口秀演员凯文·哈特,因为他“就讲自己家里那点事儿”,真实而有温度。
而“特别秀”,恰恰将他这种亲民、真诚的特质放大到了极致。在这里,他不需要去艺术加工“悲惨故事”来换取共鸣,只需要真诚地分享自己的认知。观众的反复到来,恰恰证明了这种源于真实互动的情感连接,比一个精心雕琢的五分钟段子,拥有更绵长和牢固的生命力。
当然,71并未忘记作为单口喜剧演员的本职,在特别秀之外,他也会参加一些拼盘的演出,打磨自己的段子。计划于2026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脱口秀专场,将是他对传统段子创作的回归与汇报。
从追求一个“最好笑的五分钟”,到享受每一个“无法预料的八十分钟”,71在特别秀的“即兴锅灶”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很多喜欢他的观众都说,71仿佛就是你我身边那个经历丰富、反应快、嘴又贫的可爱朋友。记者|应琛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