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保洁员工作环境调查:尊重越来越多

日期:2025-04-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关于保洁员休息室的讨论很快从线上转到了线下,从热议变成了行动。
记者|吴 雪


  太阳还未升起,城市里有一群人,出门,蹬上电动车,前往各自的工作地点——他们需要在人们上班之前,完成大部分的清洁工作。当写字楼电梯门打开时,白领们将看到一尘不染走廊;当商场接待第一批顾客时,镜面般地面和怡人的香氛,将为顾客带来美好的购物体验。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一切整洁,从何而来。

  保洁员,城市中的“隐形人”。他们大多来自远郊或偏远的农村,四五十岁,文化程度不高,但不怕脏,肯吃苦;他们在工作时间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干净的环境是否有了瑕疵,是不是有巡查员发现了“问题”……

  保洁员群体最近一次被公众关注,是因为一张保洁员休息室的照片。照片中是不到两平方米的空间,堆满了衣服、鞋子、箱子等杂物。旁边是一些清洁工具,靠门的位置有一把塑料凳子。这是保洁员的休息区,它的位置,在一个公共卫生间里的隔间。

  网友分享的这张照片引发热议后,更多这样“隐秘的角落”被看到。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保洁员想找一处像样的休息场地,短暂歇息,甚至吃饭都不容易。《新民周刊》记者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看到了城市的“幕后”。

上图:春香正在写字楼里做保洁。摄影/ 饼干


休息室,有点远


  记者在上海部分商场调查发现,保洁员利用厕所隔间做休息室的情况并不多见,商场厕所每间隔间都需要对外开放,根据商场管理规定,每层厕所仅配备微型清洁工具柜。保洁员工作时间大多在10—12个小时,一名保洁员往往需要负责一座小型商场两层楼的卫生。

  有的商场设有专门的休息室,有的没有,即便有休息室,通常距离保洁员的工作地点都有一定距离。事实上,多数商场保洁员表示并没有太多时间能去休息室休息。

  “阿玉,今天又值班啦。”在上海某高档商场,米利从隔间出来,边洗手边和保洁员阿玉搭话。半个月前,在商场做行政工作的米利,把手提包忘在倒数第二个隔间,里面有身份证、电脑和未签字的合同。阿玉捡到后,第一时间奔到广播站,将手提包物归原主。她们因此而算是认识。

  阿玉和米利打了招呼,没敢多回话,默默拿着钳子到隔间挨个清理手纸和垃圾。保洁细则里要求保洁员必须站在指定的位置——洗手台旁边。站累了,阿玉就躲在厕所左转一米位置的杂物间,那里放置着保洁员所需的约三十种工具,门后有一个凳子,阿玉斜靠着墙壁刷手机,心里无法放松。每隔一两分钟,她就警觉地望向门口,总害怕下一秒经理推门进来。

  如果被抓到“摸鱼”,尴尬倒不重要,阿玉在意的是罚款。这份工作月薪6500元,不包吃住,除去在上海的花销,每个月攒不下多少。家里有两个上中学的孩子,阿玉无法接受经济上一点点的损失。

  商场面向的顾客,对保洁服务要求很高。阿玉所在的商场,工具间墙壁上贴着保洁质量服务规范。地面的水渍,踢脚线的污垢、马桶圈上的黄渍、卷纸未拉出一节,都被写进KPI考核范畴,一项未达标,将面临100元—300元不等的罚款。

  保洁员遇到顾客怎么打招呼,也有细致的要求:遇到顾客主动侧身45度礼让,面带微笑主动问候“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 。

  午休吃饭时间一小时,阿玉短暂松了口气,她把水杯塞到洗手台镜子后面的小空间,准备前往休息室。记者跟着阿玉,穿过一道防火门,再穿过一道防火门,掀开厚厚的帘子,是停放电动车的地方,空气里弥漫着机油的味道。再走过长长一条通道后,停车场出口拐角处,终于到了休息室。我们正常的步行速度,从阿玉工作地点到休息室大约用了近十分钟。

  围着休息室中间圆形大桌,七八位保洁员正埋头吃饭。阿玉刚坐下,保洁工作群里经理就呼叫她,让她赶紧去处理一处地面水渍并放置防滑提醒牌。阿玉来不及立即到岗,只能拜托一位同事赶紧去帮忙处理。

  阿玉说,在商场一天12小时的工作,除了吃饭,基本都在不停地走动、换垃圾袋、擦台面。

  相比之下,在市中心一幢高层写字楼里工作的保洁员李霞,工作要求没有那么严格。2005年,儿子在上海找到了工作,李霞就从老家到了上海,一待就是二十年。写字楼里保洁工作工资不高,每月三千多元,没有五险一金,但每天干八小时,到点走人。“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也简单,心不累。”李霞说。

  李霞在老家有2500元的退休金,加上她还承包了楼里几家公司办公室的保洁工作,合计算下来月入六千多元。这个收入水平已经远超老家,她很满意。谈及保洁员的休息问题,李霞有自己的看法。写字楼保洁由物业公司分包给保洁公司,大楼里配备有休息室和更衣室,但位置在地下二层,从李霞工作的地方到休息室要好几分钟。

  很多保洁员早上换上工作服后,选择不再去休息室,吃饭在负责楼层的茶水间解决,一些洗洗刷刷的工作也在茶水间完成。李霞休息时没有固定去处,有时在楼梯间的台阶上坐上几分钟,有时在工具间狭小的空间里躲着,有时就坐在卫生间马桶盖上。有几次李霞在茶水间打电话声音太大,被人投诉,被罚款200元。但总体而言,李霞说写字楼工作环境宽松,没有太多管束。


相互理解与尊重



上图:2022年秋,母亲春香在工具房整理毛巾。摄影/ 饼干


  曾经做过记者的张小满,把自己母亲做保洁员的经历,写进了《我的母亲做保洁》。书中张小满描述了保洁员母亲春香如何争分夺秒、“机智”地休息。

  春香工作的地方一楼有一个“水管间”,保洁员们可作短暂休息。张小满曾去过那里,狭窄的空间里矗立着十几根红色白色的供水和消火栓主管道,中午时间,供水频繁,管道里发出的声音像是绿皮火车开过,又像是暴雨时洪水撞击岩石。“水管间”里没有空调,但他们仍然关紧门,担心被外面的人看到。

  保洁员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麻烦”,和这些“麻烦”相比,没有休息室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阿玉的同事方燕最讨厌下雨天,这意味着她要提早在大堂门口发放塑料袋,地面上不准有一点点的水渍。一天,雨下得很大,进入大楼的人手中雨伞甩一甩,地上就会有水渍。方燕站在大门口递给女孩一个塑料袋,但女孩没来得及装,脚下一滑就摔倒在地上了。经过检查,女孩身体无大碍,但物业公司要求方燕向女孩赔礼道歉,并赔偿500元医药费,费用从方燕下个月的工资里扣。

  张小满不止一次观察到,牵涉到服务方面的纠纷,物业公司往往将责任变相转嫁给保洁员。记者发现,不少地方保洁工作经过了层层分包,保洁员的正当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好在,经过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了解和理解保洁员群体。商场里专门监督保洁员的人被保洁员称为“管事的”。春香遇到的监督员分两种,一种极为苛刻,发现问题马上在群里通报;另一种则极为友善,会轻声提醒她。春香每回碰见这位监督员,会主动打招呼以回应这份善意。

  享受着保洁员工作成果的写字楼白领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尊重保洁员的劳动。而在写字楼内工作的保洁员春香,也会试图去体会上班的年轻人们有多么不容易。

  春香是个很会观察的人,她看到,写字楼的电梯运送白领来到楼上,电梯门打开,很多人的脸上写着疲惫。她还看到,工位上的垃圾桶里,有年轻人掉下的一大撮一大撮的头发;躲在厕所里打电话的年轻妈妈,操心着孩子的学习……每个人都在试图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从热议到行动


  大多数时间,我们没有注意到保洁员群体和他们的贡献,只有在每年春节前后保洁人手紧缺的时候,大家才会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

  保洁员以及其他一线劳动者的休息空间,过去得到的关注很少。

  让人欣慰的是,关于保洁员休息室的讨论很快从线上转到了线下,从热议变成了行动。

上图:上海闵行区浦锦风筝公园公厕职工休息间。


  上海闵行区为公厕保洁员们设立了专门的休息室。15平方米的房间里,设施配置齐全,解决了保洁员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的问题。上海闵行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工会主席王莉芳表示,根据市总工会以及市绿化市容行业工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推进落实。整个改造工作从2023年就开始了,通过改造,上海闵行区有两百七十多座户外公厕,都就近配齐了保洁员休息室。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江亦心了解到保洁员们的休息条件后,通过“校长信箱”反映了这一问题。很快,江亦心就收到了回信。几天后,学校在宿舍区开辟了一间保洁员休息室,里面配备了桌椅、空调、热水器等设施,可以覆盖在宿舍区域工作的绝大多数保洁员。

  近年来,全国总工会也在推动各级工会,改善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近16万个,覆盖服务职工群众超1亿人,日服务户外劳动者300多万人次。

  上海闵行区总工会已联合社会多方资源,以共建共享的形式、“6+X”的服务标准开展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建设。不管你是外卖骑手、道路保洁员或者网约车司机,都可以就近在爱心接力站实现休息喝水、纳凉取暖、餐食加热、充电供药等贴心服务。

  位于红松东路622号的上海闵行区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环卫工人可以把带来的饭菜放入冰箱冷藏,等食用时再加热。还可以坐下来刷刷手机,短暂歇息。午饭后,一些男职工们趴在桌子上休息,女职工则相互间交流孩子成长。

  为保洁员设置休息室的呼吁,是一种把目光投向具体生活与人群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关怀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弥足珍贵。

  记者|吴雪(文中阿玉、李霞、方燕均为化名)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