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了好医疗好教育
“不好意思,全天在山里出任务,信号不好!”6月24日,汉辉医生向《新民周刊》记者发来一段微信文字时,已是深夜1时03分。时间正流过子夜时分,汉辉需要将前一天的所有工作内容核对,并安排好24日的工作。汉辉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24年6月作为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员之一,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援藏是缘分,是责任,更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我们会一棒一棒传下去。”上海援藏干部、医疗队队长王庆华说。
医疗和教育,直接关乎民众的幸福感。
2024 年,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均传出捷报,成绩位居西藏自治区前列:初中学段,自2008 年以来保持全区中考第一,西藏高中班上线率和区内示范性高中上线率均为历史新高;高中学段,普通本科上线率和重点本科上线率也均为历史新高。
上海援藏三十年,上海人心系西藏民生发展。医疗和教育是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在原本相对薄弱的基础上,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通过三十年接力奋战,切实提高了当地医疗、教育水平,让日喀则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成为了幸福感最强的地方。
上图:上海医疗组团式援藏,推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图片提供/上海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影像档案(政企影像)
高原民众,
家门口有了好医疗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力,援藏前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中医党支部书记、中医内科行政副主任。在知道自己将担任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副领队参与援藏工作后,他就在思考,该为日喀则带去哪些民生之需。从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共建“岐黄育人实践基地”,组织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老年医学专科联盟,到帮扶本地医生独立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零的突破,援藏期间,韩力带领团队用实打实的成绩,回答了时代之问。
2023年9月,“日喀则市高原病研究中心”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韩力向记者解释,“上海援藏医生带领当地医生收集病例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精准帮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共同撰写高水平科研论文,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之后,由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后方共建高原鼻病研究中心、高原眼病研究中心、高原皮肤病研究中心、高原公共卫生研究中心、高原健康研究中心5家分中心。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急救创伤中心、胸痛中心都因上海医生的推动而成果斐然。
“2023年4月,医院获批建成自治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近3年来,日喀则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专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周晨晨主任说,“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年分娩3500例左右,其中剖宫产28%。在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两个救治中心基础上,我们主攻本地发病率高的症状,取得不小的成效。”周晨晨分析,日喀则地区的孕产妇发病率高的病症,主要有重度子痫前期、重度贫血、HELLP综合征(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等。
2024年,周晨晨抵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后,逐步发现 产科产后出血比例高,而救治方面,每位医生的诊疗流程不尽相同。“我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安排了相关研讨会,梳理出一套‘产后出血救治流程’。”周晨晨说,“这一流程,是经过科内多次讨论才出台的,我们听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意见建议,结合上海经验,通过1个月试行,效果不错。新流程施行后,产后出血减少了近60%。”
韩力提供的院方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危重孕产妇中心共救治11189例患者,其中红色、橙色、紫色预警患者6607例,成功救治极危重患者344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共救治出院患者2448人次,其中危重病例1175人次。
上海援藏医生汉辉介绍,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加强了日喀则和上海医疗技术方面的联动,推动上海瑞金医院逐步向日喀则地区进行技术平移,让本地医生有机会接触到内地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让高原地区人民在日喀则就可以享受到内地同质化的治疗。“2024年年底,我们开展了日喀则地区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汉辉感慨,“当时邀请瑞金医院的手术团队到日喀则,手把手地带教本地医生进行手术。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了3例。”由援藏医生搭桥,请上海专家临时到日喀则开展短期工作,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邀请瑞金医院先心病团队开展先心病封堵手术教学演示。“本地医生对先心病诊断、治疗及手术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汉辉说。
通过持之以恒的“传帮带”,数据显示了日喀则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的明显进步。“三年来师带徒共计144名,医院的日喀则本地医生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疑难病症跨省(市)就诊比例从 12.85%下降到 8.72%。”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上图:2025年6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运用脊柱微创内镜下AUSS(ULBD)技术为腰椎间盘脱出(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记者了解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现已挂牌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中心,骨科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背后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援建10年的心血。
今年1月7日,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后17天里,作为骨外科脊柱专业组长,援藏专家、创伤中心主任陈元元与队友在高原开展脊柱骨折TLICS(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分诊,将微创技术用于地震伤员,并亲自主刀完成12台手术(含11台四级高难度手术);组建多学科联合救治组,5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23名脊柱骨折患者零死亡、零延误。陈元元告诉记者:“自从上海六院到日喀则开展工作以来,就是希望将上海的医疗技术带到西藏,给西藏人民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他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的第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他的当地医生徒弟对他说:“上海老师不是候鸟,是种在我们心里的格桑花。”
哪怕是工作期满回到上海的援藏同仁,一旦了解到西藏需要帮助,都会义不容辞立即响应。今年年初,徐汇区组团式医疗队在进村走访期间,了解到24岁的藏族青年欧珠加增因先天性心脏病而遭遇人生困境,立即联系上海市胸科医院2023年援藏干部、胸外科钱立强医生。胸科医院快速协调,第一时间启动专项救助机制,发起多部门协同响应流程。不久后,怀揣希望的欧珠加增抵达上海。
入院后的详细检查发现,他的病情比当地诊断更为严重复杂。上海市胸科医院调集内外科精锐专家团队制定手术方案,由心外科朱丹主任主刀,成功完成了手术。住院期间,胸科医院充分考虑民族习俗,营养食堂专门为藏族同胞准备了符合藏族口味的餐食,并为陪护家属提供免费住宿。欧珠加增的住院医疗费用也通过“当地医保报销+援藏资金补助+医院公益减免”的救助模式得到妥善解决。
西藏孩子,
好教育创造好未来
上图: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中生代表队赴上海参加2025中学生全球治理创新方案设计大赛(MSICGG)总决赛。
“上海品质、西藏特点、以德为先、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这是张小波时时挂在嘴边的一段话。这是他对上海组团式援藏的深刻体会,也是上海教育系统援藏者的共识。
2011年,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团干部,张小波被派往西藏亚东县团委挂职一年。“当时,亚东遭遇地震,我深度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藏族同胞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让我深受感动,那一年我成长很多,也成熟很多。”2022年,已经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的张小波再赴西藏,除了挂职日喀则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还担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作为全校2807位学生的“大家长”,张小波的手机备忘录里,各种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对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各科教师的进步,他也了然于胸。
刚到日喀则开展调研时,张小波发现当地教师在教学上习惯“单兵作战”,哪怕是同学段、同学科,教师们的教案也不尽相同。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张小波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学服务处共同想办法,建设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21个学科需要优化,如何形成教学方案‘一盘棋’、标准化试卷‘一体化’?我们当时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似乎很骨感——庞大且繁重的工作量,使得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畏难情绪。”张小波说。
怎么办?每个学科成立一个教研团队,采取“双组长”模式,请来同学科的上海市级、区级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与本地教师共同担纲教研组长,编写、完善校本教材和作业。从2022年10月到当年底,800多套标准化试卷完工!如今已经开发了适合日喀则地区学情的3000多套标准化试卷进库,不仅可以提供给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教学、考试使用,也可提供给日喀则25所初中、10所高中共享。
近年来,上海教育援藏率先在西藏践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上图:2024年9月3日,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珠峰雪鹰”女子足球队队员们在操场上训练。
2024年3月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上,记者曾听上海援藏教师、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中思政兼职市教研员朱忠壹介绍经验。他介绍:“上海教育援藏,在课程发展、师资培训、名师孵化、教学教法创新、评价能力提升等方面助力西藏教育发展,其中包括思政课建设。”记者近日了解到,通过上海援藏老师的悉心指导、磨课炼课,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实现自治区“零的突破。”藏族教师益西措姆录制《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纪念西藏民主改革主题思政课》,荣获首届长三角“优师优课”一等奖;学校首次组队赴京参加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荣获“全国最佳展示团队”“全国最佳提案”“全国最佳调研报告”3项集体最佳奖项,成为105所参赛学校中仅有的8所实现“大满贯”的学校之一。
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目前与西藏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把“世界屋脊上的大思政课”上到青稞地、规划馆、边境县和青藏铁路。主笔|姜浩峰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