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这些“变迁”,忘不了

日期:2025-09-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9月15日,由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小米集团党委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共同指导,米福星影像专业委员会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徐汇分校联合主办的“变迁——忘不了的大凉山大巴山主题摄影展”在上海开幕。

  因为参与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帮扶工作的缘故,近20年来,复旦附中1968届毕业生杨凯生先后16次前往四川省大巴山区、10进大凉山区,用镜头记录了大山深处的历史性变化。一幅幅朴素、真挚的作品背后,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策展人、小米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施艳介绍,此次展览通过“陈迹”“蝶变”“新晖”三大主题篇章,“米福星影像专业委员会一直通过影像文化传播助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此次活动也是希望以新经济组织与名校合作的大思政教育新路径,让更多乡村被看见,助力其更好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则表示,“杨凯生诠释了一名复旦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不仅是一场摄影展,更是一本关于责任、使命、热爱和奉献的活教材。”“本次摄影展将是复旦附中7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篇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心灵与历史的深情回望。”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乡村振兴,家国情怀。

2018年10月15日,凉山州金阳县城去往芦稿镇大湾子村的盘山路。

2017年12月22日,凉山州金阳县丙底乡丙底洛村附近,80岁的阿古米老人。


2021年10月25日,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红联中心村,61岁的花椒种植户张世春手捧花椒开心的笑了。


2018年10月14日,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马口村,彝族妇女波比尤普在家里办起了民宿。


2018年10月17日,凉山州金阳县热柯觉乡东风村。村民们在加工荞麦粉。

  摄影家杨凯生:

  我要感谢母校在75周年校庆之际,邀请我和施艳校友回来举办这么一个展览。

  坦率地说,我是以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接受母校所交待的这个任务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已经离校半个多世纪的学生向母校交上的一份考试答卷。能不能及格,是要请母校,请老师审阅批改的。

  这些年来,由于参与了当地的一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关工作,我16次进入大巴山区,十次进入大凉山区。在这些年里,包括在职工作期间,以及离任和退休之后,我一方面除了参与做了一些具体的帮扶公益事项之外,另一方面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当地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十多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见证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那里的父老乡亲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经过接续不懈的奋斗,改变了那里的山,改变了那里的水,改变了那里的道路和房子。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那里人们的精神状态变了。他们已经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赶上了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他们用双手绘补上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历史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块。如今,你到那里,可以看到孩子们沐浴着阳光在快乐地学习,可以看到老人们的满脸沟豁皱纹中也都有绽开的笑容。我想,这份欣喜和愉悦并不是来自他们眼下已经有了如何富庶优裕的生活条件,而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笃定,来自于每天早上睁开双眼总会觉得今天比昨天会更好的一种希望和愿景。

  每次去到那里,看到那里的发展和变化,看到那里的乡亲们、孩子们,我总感觉到内心受到了一种触动,接受到了一种教育。这就是多年来自己总是忘不了大凉山、大巴山的缘由。

  刚才我说这是交给母校的一份考试答卷,现在我也想对年轻的同学们说,这也是一份送给你们的思政课的课外参考材料,一份艺术课、美育课的课外参考材料。如果你们看了这个展览后觉得有一点点用处,我会很高兴。

  策展人、小米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施艳:

  最初认识杨凯生前辈,是在复旦附中校史馆。

  2017年6月,复旦附中校友会成立北京分会,见到凯生前辈本人。那次成立大会热烈而温馨,吴坚校长亲赴北京,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些年复旦附中蒸蒸日上,考入清北的学生人数每年剧增。从此,走出上海国权路383号的复附人,在北京有了一个“精神家园”。成立大会上,凯生前辈提出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希望校友会可以更多着眼于默默无闻的、经历似乎寻常的、岗位似乎平凡的普通人。因为担任北京校友会的首任会长,我与凯生前辈的接触逐渐多起来,也参加过几次他的讲座和摄影展。越发共情他所说的“着眼普通人”。在凯生前辈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平视的。“被看见”是一个摄影师的良责。而平视,会让观者看到更多。摄影师先后16进大巴山区,10进大凉山区,这种“忘不了”成为摄影师的肌肉记忆,快门记录下了那些决定性的瞬间。

  因为都喜欢书法,我和凯生前辈也时常分享习作。本次展览主题“变迁”的题字,落款“凯生”,分为“陈迹”“蝶变”“新晖”三大篇章,题字落款“施艳”。展览共展出75幅作品,向母校复旦附中75周年华诞致敬。

  这次受吴坚校长邀请,米福星影像专委会与复旦附中徐汇分校联袂主办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上海市职工摄影家联盟以及复旦附中校友会、小米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米福星影像专委会隶属小米集团党委旗下,成立三年以来致力于影像文化的公益传播,今年将在十地陆续举办“共生”影像展览。“变迁”主题展作为首发,阵容强大,内容亮眼。

  新经济组织与沪上名校的“混搭”,也让我们看到了大思政课的新解法。杨凯生是复旦附中68届毕业生,我是95届毕业生,这也是一种混搭。

  我们还同是“北漂”,复附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无论落叶归根还是落叶生根,我们都愿意为母校复旦附中的“新旧共生、生生不息”做一些事。今天呈现出来了,也交卷了,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图片均为杨凯生作品)

2018年10月17日,凉山州昭觉县至金阳县途中,放学了的孩子。


2019年7月17日,达州万源市李梦瑶小朋友家中(她是多年接受捐助的一个小学生)。她说,“长大后要上清华”。


2017年12月23日,凉山州昭觉县依达村。正在放羊的姐弟三人。


2024年10月21日,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公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接力比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