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非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 代表性传承人王金忠的传承思考

日期:2025-08-28 【 来源 : 信阳日报 】 阅读数:0

  日前,《名流会说》第五期在上海名流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和名流杂志联合主办,新一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姜南先生亲临现场并致辞。会议以“非遗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汇聚学术界、文化传媒界与信息界等权威专家,共同研究探讨非遗传承、发展与保护,以及跨界融合、守正创新等议题。

  在嘉宾分享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纷纷发言。在非遗传承的问题上,海派玉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师王金忠先生、古文物修复专业讲师张亚旭女士、钟盛兰三位嘉宾分别就此话题展开了分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非遗传承的要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问题,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王金忠从事玉雕创作已经30余年,独钟新疆和田籽料,尤擅以“俏色巧雕”赋予玉石新生,创作出了大量流光溢彩的玉雕艺术作品,受到行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玉雕非遗传承上,王金忠是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特聘讲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工作室202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王金忠大师传承创新基地。

  近年来,王金忠梳理自己的创作心得,撰写了《掇菁撷华—论和田玉俏色巧雕艺术》、《花鸟禅》等专著,对发展海派和田玉俏色巧雕艺术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同时,在短视频平台通过记录式、解说式、互动式、系列式等多种内容模式,将玉雕非遗的制作过程、技巧、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非遗传播更具广泛性和深入性,体现了他对非遗传承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王金忠在发言中表示:“我们原先自己教徒,传承方面,玉雕技艺一般通过家庭传承、师徒相授等传统方式,保证了技艺的原真性和连续性。我们做玉雕非遗传承人谱系中必须要有4代的传承脉络,玉石的选择以新疆和田玉为主。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玉雕师通过高校等教育机构接受系统的美术和玉雕技艺培训,为玉雕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现在工美学校毕业的孩子大数有绘画基础,进到工作室配合起来非常快。这个方式非常好,省了很多传承学习的时间。”

  在发展方面,王金忠认为,时尚设计要以国潮的方式来设计,让年轻人能喜欢上,才能流传下去。玉雕技艺不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的趋势。例如,通过“玉+文创”模式,开发小精品等时尚化产品,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另外,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将更加注重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的工艺,电脑雕刻机很方便。我们只要出思路、出思考,或者出样品,再授权即可。

  在最近两年,王金忠在持续深入挖掘和传承玉雕技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大师个人IP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动玉雕非遗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将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拓展玉雕技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王金忠玉雕以造型精谨、工艺精湛而闻名,在传承经典同时又进行创新设计。在王金忠看来,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哪怕已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现代技术的敏锐感知,才能推动玉雕技艺的繁荣发展。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