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发游牧”不再漂泊:上海大学实践团队探索老漂族幸福密码
近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一支由10名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回应“人口流动与老龄融合”这一时代命题,为破解特大城市流动人口治理难题、抵御老年流动人口边缘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目前,上海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一个特殊的群体——“老漂族”,悄然成为城市图景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他们多数为了支持子女事业、照顾孙辈而远离故乡,扎根申城,却也在“流动”与“老龄”双重身份的叠加下面临着诸多困境。
实践团队关注到这一群体,采用量化问卷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上海基层开展社会调查。他们走访超过5个区、27个居委会,成功调研400余名沪漂老人,完成深度访谈,积累了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调查过程中,当地居委会也借此机会集中开展异地医保政策宣讲及反诈知识普及,实现“调研即服务”的双向赋能。一位居委会工作人员感慨道:“这项调研不仅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接触老漂族,也提供了开展相关工作的宝贵机会。”
团队并未止步于实地调研,而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设计并实施了为期7周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同时进行志愿活动,包括异地医保备案宣传、手机使用技巧讲解、隔代育儿支持服务等,切实拓展老漂族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一位沪漂老人动情地说:“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活动,更是正能量和陪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办下去。”此外,团队还搭建自媒体矩阵,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老漂族的认知。
实践团队不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也为上海市正不断深化的流动老年人口治理议题写下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