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八载启新程 智照未来谱华章 —— 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成立八年工作回顾
2017 年 8 月,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以下简称 “联合会”)应势而生,恰逢智能照明产业从 “概念萌芽” 向 “落地实践” 跨越的关键节点。八年来,在上级主管单位的悉心指导下,在两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全体会员企业的携手同行中,联合会始终坚守 “立足浦东、辐射全国、跨界智能、服务照明” 的初心宗旨,以党建为魂、以标准为基、以创新为翼、以服务为本,从最初扎根浦东的区域性行业组织,逐步成长为引领全国智能照明产业发展的 “标杆力量”,累计服务企业超千家、推动产业协作超千次、赋能行业升级超百项,为中国智能照明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与国际接轨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 2017-2021 年的 “奠基生长”,到 2021-2025 年的 “加速成长”,联合会每一步都踩准产业发展节奏:在行业标准空白时牵头制定规范,在企业需求迫切时搭建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瓶颈时推动产学研融合,在社会责任召唤时主动担当作为。八年间,联合会荣获国家级、市级、区级荣誉 50 余项,其中 2023 年获评 “4A 级社会组织”,2025 年斩获 “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 称号;连续 7 年被浦东科协评为 “浦东新区优秀社会组织”,“物联网照明大会” 入选 “上海市社会组织品牌项目”;《教室照明智能化规范》、《电力线载波PLC系列标准》、《蓝牙MESH智能家居照明互联规范》等团体标准先后荣获 “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连续四年“全国工商联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上海市团体标准典型案例 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等殊荣; 2025 年联合会党支部获评 “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 “党建引领” 与 “产业服务” 双优发展。
一、八载耕耘:以实干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组织建设强根基
1. 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 “红色引擎”
自成立之初,联合会便将党建工作作为发展的 “定盘星”。李志君同志作为联合会首任会长(任职八年),同时肩负党建引领重任,早期牵头依托中共张江园区行业协会总支开展联合党建工作,为组织筑牢红色根基;2023 年 6 月联合会成立独立党支部后,其持续以 “党建 + 产业” 融合为核心思路,带领团队锚定 “立足浦东、辐射全国、跨界智能、服务照明” 的初心宗旨。在他的统筹推动下,党支部逐步构建起政策导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工作模式:组织党员骨干参与上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围绕 “智能照明产业政策优化”“双碳目标下照明行业转型” 等议题提出建议 16 条,其中 9 条被纳入地方产业规划;作为党员骨干代表,时任联合会秘书长的代照亮深度参与该项工作,凭借专业贡献与务实作风,于 2023 年荣获 “2023 年度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其个人履职成效成为党建与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同时,代照亮同志先后于 2021 年、2023 年两次获评 “张江科学城优秀共产党员”,带领团队攻克 “智能照明互联互通”“光健康场景落地” 等技术难题,让党建成果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也为联合会从区域性行业组织成长为全国智能照明产业 “标杆力量” 奠定关键基础。
2. 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重,强化队伍建设
八年来,联合会党支部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制定《党员学习计划》,通过 “线上 + 线下”“集中学习 + 自主研讨” 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学习、政策解读,覆盖党员及会员企业代表超10万人次。同时,注重红色教育浸润,组织党员及会员企业代表走进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陕西延安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 “重走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主题党日活动,让 “红色基因” 融入行业发展血脉,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 调研闭环与制度完善并行,提升服务效能
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党支部建立 “调研 - 分析 - 反馈 - 落地” 的闭环工作机制:组织党员带队走访会员企业超 600 家,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重点产业集群,形成《智能家居照明连接白皮书》《通过智能照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报告 50 余份,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也为企业解决 “供应链协同”“市场拓展”“技术转化” 等实际难题 200 余项。在内部管理方面,联合会严格遵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定《理事会工作规则》《监事会监督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内部制度,规范决策流程与分支机构运营;针对智能照明产业细分领域需求,逐步增设SILA智库与标准专委会、SILA智能家居与光健康专委会、SILA智慧城市与双碳专委会等 9 个专业委员会,实现 “专业服务 + 党建引领” 双覆盖,有效提升对会员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
(二)标准创新立标杆,技术突破促升级
1. 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填补行业空白
作为智能照明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联合会秉持 “无标准则无规范,无规范则无产业” 的理念,八年来以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引领技术方向” 为核心使命,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专业标准制定团队,累计推动24 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全面覆盖核心技术、场景应用、可持续发展、新兴领域四大维度,成功构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照明团体标准体系,有效填补行业标准化空白。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标准合作边界。为进一步强化标准协同创新能力,联合会牵头成立“智能照明射频识别标准创新联合体”、“智能照明与系统互联标准创新联合体”。依托两大联合体,发布2 项企业联合标准,其中《智能照明射频识别(RFID)芯片应用技术规范》成为上海市首个有境外主体参与的企业联合标准,标志着行业标准建设迈向国际化合作新阶段。
分领域精准发力,破解行业痛点、抢占技术高地。针对行业发展不同需求,联合会在四大领域精准布局标准制定,实现从解决现实痛点到引领未来发展的全面覆盖:
核心技术领域:针对智能照明 “互联互通难” 的行业痛点,制定《电力线载波通信(PLC)系列规范》、《蓝牙 Mesh 智能家居照明互联规范》、《智能家居照明应用及跨生态互操作技术要求》、《智能双色温筒射灯的评价规范》等标准,统一通信协议与产品评价指标,推动行业从 “碎片化技术” 向 “标准化体系” 转型;
场景应用领域:聚焦 “教室、办公、家居、酒店、工厂” 五大核心场景,制定《教室照明智能化规范》、《办公照明智能化规范》、《家居照明光健康规范》等8项场景标准;
可持续发展领域:率先布局 “双碳” 标准建设,发布《照明行业双碳工作指南》、《照明产品碳足迹的产品种类规则和核算方法 灯具》、《照明企业碳管理规范》等标准,建立照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指导会员企业开展碳减排实践,助力 “双碳” 目标落地;
新兴领域:前瞻性布局智能建筑、AI 照明等前沿方向,制定《智能建筑边缘混合组网(EMN)应用技术规范》、《面板本地语音控制规范》等标准,抢占技术制高点。
2. 搭建标准化服务平台,提升制定效率
为解决传统标准制定 “流程长、协作难、落地慢” 的问题,联合会于 2024 年上线 “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平台”。该平台基于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整合 “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发布、复审” 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内置标准查新、查重、编辑器等专业工具,可实时比对国内外 200 余万项标准数据,避免标准重复制定;同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线协作,将标准制定周期从平均 12 个月缩短至 8 个月。
3. 推动标准国际化与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
在标准 “走出去” 方面,联合会与连接标准联盟(CSA)、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照明协会等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推动 Matter 等国际标准本土化适配,同时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探索标准国际化传播与落地路径。2025 年,联合会将进一步深化标准国际交流成果 —— 计划在香港秋季灯饰展期间,正式发布《智能建筑边缘混合组网(EMN)应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英文版本,此举不仅能让国际市场更精准地理解我国智能照明领域的技术规范与应用方向,为海外企业对接国内智能建筑照明项目提供清晰的标准依据,更能推动我国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向国际市场延伸,助力会员企业在海外智能建筑照明赛道中抢占标准话语权,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创新与产学研融合方面,整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为、百度、小米、欧普照明、三雄极光等产学研单位资源,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组织编写《智慧灯杆经典案例解读》《商用系统智能照明设计指南》《智慧城市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应用示范案例集》等 3 本行业著作,收录全国 50 余个典型项目案例,累计发行量超 1 万册,成为企业技术落地的 “实战手册”。
(三)行业服务提质效,生态共建谋发展
1. 会员服务精准化,构建产业生态
八年来,联合会始终以 “会员需求” 为核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会员规模从成立初期的不足 100 家增长至 700 余家,覆盖芯片、灯具、控制系统、物联网平台、设计工程等智能照明全产业链,其中包括欧普照明、佛山照明、华为、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以及 200 余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构建起 “大中小企业协同、上下游联动” 的完整产业生态。
信息服务:搭建 “1+3” 新媒体矩阵(官网 +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累计发布行业动态、政策解读、技术资讯超 8000条;开设 “智光云学堂”,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开展技术分享、市场分析直播120余场,覆盖会员企业员工超10万人次;
资源对接:创新 “同城会站长” 机制,在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珠三角(广州、深圳、中山)、中西部(成都、重庆、西安)等重点区域设立 12 个 “同城会”,组织区域内企业交流活动 80 余场,促成跨界合作项目超500项;
权益保障:建立 “会员维权服务站”,协助企业处理专利侵权、合同纠纷等案件2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 8000 万元;反映会员企业诉求,为会员企业争取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优惠政策。
2. 品牌活动专业化,搭建交流平台
联合会通过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为行业搭建 “技术交流、市场对接、合作共赢” 的平台:
40 人智能照明论坛:连续举办8届,论坛聚焦智能照明领域的前沿技术、双碳路径及市场机遇,吸引了超千名行业精英、学者和专家参与,共同探讨智能照明的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照明大会:连续举办8届,作为物联网与照明行业跨界融合的重要平台,大会致力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与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
天光云影计划:作为联合会推动智能照明 “下沉市场” 的核心项目,足迹覆盖北京、重庆、深圳、宁波、青岛、长沙、郑州等近 20 座城市,组织线下活动50余场。不仅夯实了现有城市间的合作基石,更将影响力延伸至新兴与潜力区域。
浦东科协学术年会:连续 7 年承办,年会汇聚了众多科技精英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热点问题,为照明行业的发展 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3. 人才培养体系化,支撑产业发展
针对智能照明行业 “复合型人才短缺” 的痛点,联合会构建 “产学研用” 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累计培养复合型人才5000余人。培训课程涵盖了智能照明技术、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 国际合作常态化,拓展市场空间
为帮助会员企业 “走出去”,联合会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国际展会参与:带领会员企业参与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香港春季及秋季灯饰展、广州建博会、荷兰 RAI 锐昂展览等国际展会,组织 “会员企业抱团参展”,统一搭建 “智能照明展区”,提升会员企业的品牌国际影响力;
国际组织合作: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照明协会、连接标准联盟、DALI联盟等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海外市场拓展:制定 “中东及东南亚市场拓展计划”,组织会员企业赴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市场调研、商务对接活动。
(四)社会责任显担当,公益行动暖人心
1.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护一线
2020-2022 年新冠疫情期间,联合会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组建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组织会员企业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物资保障:累计捐赠生活物资 1.1 万份(含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生鲜食品 12 万件、果蔬 20 吨、护目镜 1 万双、N95 口罩 1050 个、医用口罩 1250 个、应急移动灯具 120 盏、紫外消毒灯 50 台、紫外消杀车 20 台、U + 抑菌舱 3 台、抑菌柱 1 台,总价值超 500 万元。
2. 光明助学:点亮校园,守护成长
针对部分地区学校照明环境差、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问题,联合会发起 “SILA 光明助学行” 公益项目,联合会员企业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学校捐赠照明设备及智能化系统:累计向延川县南关小学、云南大理巍山县巍宝山乡建设小学、重庆万州二中实验中学、河南商城县长竹园乡第二中学等8所学校捐赠护眼灯760盏、黑板灯160盏、开关面板520余个、太阳能路灯30盏,改造2间功能会议室智能化系统,总价值超100万元;组织 “光健康科普进校园” 活动 ,邀请照明设计师为学生讲解 “科学用眼”“健康照明” 知识,覆盖学生超2000人次。
3. 敬老爱老:温情守护,点亮晚年
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的现状,联合会策划 “SILA 最美夕阳红” 公益活动,关注养老机构照明环境改善:向浦东民众敬老院、上海浦东周浦镇民乐养护院等养老机构捐赠护眼灯具,总价值超50万元,其中包括适合老年人视力特点的 “防眩光灯”“智能感应走廊灯” 等专用照明设备,优化养老机构卧室、活动室、走廊等区域照明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舒适度与安全性。
4. 灾害救援:火速响应,传递温暖
面对突发灾害,联合会支部委员会始终秉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理念,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传递温暖的同时,带动会员单位凝聚抗灾合力。
2021 年,河南遭遇罕见极端强降雨,多地遭洪水侵袭,群众生命财产受威胁。联合会支部委员会迅速行动,捐赠 20000 元,秘书长代照亮个人捐款2000元,为当地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及灾后初期恢复注入力量,践行社会责任。
2025 年 1 月 7 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群众生活陷入困境。联合会支部委员会再次高效响应,捐赠 10000 元,缓解灾区群众紧急需求,支持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前期工作。
在联合会号召下,佛山照明、欧普照明、华荣照明、阿里巴巴、小米、海尔、京东、腾讯等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通过捐款捐物,助力两次灾害救援,彰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担当。
二、换届启新:以新力开启发展新篇
2025 年 8 月 21 日,联合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理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代照亮(屹店智能 CEO)当选会长,从 2017 年联合会成立之初担任秘书长,到 2025 年当选会长,八年间,代照亮同志以深耕产业的坚守与创新服务的担当,不仅推动联合会成长为全国智能照明产业 “标杆力量”,个人也先后斩获 “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开拓创新奖”“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秘书长” 等荣誉,2025 年更获评 “浦东新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宿为民(昕诺飞亚太标准与法规负责人)、林岩(三雄极光总经理)、马志伟(欧普照明常务副总裁)等 34 人当选副会长,叶小钰(云码光启总经理)当选秘书长,张善端(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当选监事长,同时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单位、监事单位、会员代表及新一届各专委会成员。新班子成员涵盖智能照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生态平台,既有行业资深从业者,也有新兴领域领军者,为联合会注入 “新思维、新资源、新活力”。
站在八周年的新起点,第三届领导班子将传承两届班子的优良传统,围绕 “更高标准、更优服务、更广合作、更强影响” 目标,制定 2025-2029 年四年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加强党建引领与文化建设
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和文化建设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内部党 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联合会文化建设 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深化组织建设与管理创新
将继续深化组织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升 组织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3.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推进工作
将继续加强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进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审查和制定; 推动行业标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深度打造SILA团体标准体系,推动标准 走出国门,夯实智能照明话语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拓展跨界合作边界与交流领域
将继续拓展跨界合作边界与交流领域;加强与行业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探索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新路径;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寻求国际合作新路线
在深化国内照明智能化转型引领作用下,通过国际一些展会及活动代理会员企业寻求新机会,寻求智能新场景、产品新方案、标准话语权。
6.履行社会责任与开展公益活动
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和开展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需求;积极参与 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展望未来:以初心照亮智能新征程
八载栉风沐雨,八载砥砺前行。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从蹒跚起步到行业标杆,离不开两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离不开全体会员企业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第三届领导班子将以 “归零” 的心态、“赶考” 的状态、“奋进” 的姿态,团结带领全体会员企业,深耕智能照明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升级、生态共建,为中国智能照明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智能照明点亮美好生活,照亮未来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