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中国优秀紫砂艺术传承展”在京启幕
2025年5月10日上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刘铭威会长担任学术指导的“紫玉金砂——中国优秀紫砂艺术传承展”在北京大钟寺收藏价值品商城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作为一场系统梳理与展示中国紫砂艺术发展脉络的文化盛宴,旨在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与精品力作,全方位呈现紫砂艺术数百年的技艺传承与文化积淀。
展览开篇以“紫砂溯源”单元引领观众步入历史长河。该单元通过精心策划的展陈,将明代供春树瘿壶的珍贵拓片与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址出土的北宋紫砂残器并列展示,二者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坚实的物证明确了紫砂艺术作为独立陶艺门类始于明代中期的学术定论。展柜中,一件曾于西泠秋拍中以1340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明代时大彬圈钮壶,与文献记载中李茂林首创的“匣钵装烧法”说明并置,清晰地揭示了紫砂器从朴素的日用器皿向精雅的文人雅玩演进的关键历史转折,凸显了工艺革新对艺术品格的深远影响。
为彰显近现代紫砂艺术的卓越成就,展览特别设置了“紫砂七老”专题展区。顾景舟的提壁壶以其严谨的造型与精湛的技艺,蒋蓉的青蛙莲子壶以其充满生趣的自然主义造型,以及任淦庭独具金石韵味的刻绘作品,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初期紫砂技艺承前启后、复兴发展的坚实基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展柜中陈列的顾景舟先生于1956年亲笔手写的教学笔记,与其当代传人所创制的潘壶创新器型遥相呼应,直观地勾勒出一条清晰而活跃的师承脉络。这一安排有力地印证了在当前“非遗活化”战略的推动下,紫砂传统技艺如薄胎工艺等,正不断与当代审美理念相融合,并实现创造性的突破与发展。
此次展览也受到了紫砂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据悉,“紫砂七老”之一蒋蓉的妹妹、同样身为紫砂艺术家的蒋德仙也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关注。蒋德仙女士的作品构思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收藏潜力,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她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本次展览在业内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22天。它不仅仅是一次紫砂器物的静态陈列,更是一场文明基因的动态传承与生动演绎。从明代供春那充满自然意趣的树瘿壶,到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当代区块链紫砂壶;从围绕故宫文物开发的文创产品,到走向世界舞台、与巴黎卢浮宫展开的对话展览,八百年不熄的窑火所淬炼的,远不止于器物的形态之美,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器以载道”的文化哲学与精神内涵。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光辉在开幕现场所言:“紫砂壶里藏着半部中国史,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把玩,都是与文明基因的对话。”本次展览正是这样一次引导公众深入感知、对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宝贵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