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这个地方,了不得!
虽然它是我们(金华)的邻居,是兄弟县市(诸暨与金华的浦江、义乌、东阳毗邻),但其实我们对它知之不多。
就说诸暨这个名称的由来吧,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次省人大农委在诸暨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住了两个晚上,才有机会对诸暨多作些了解。
先说诸暨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山水命名说:据《元和郡县志》等古籍记载,诸暨得名于境内诸山和暨浦,取一山一水两地名称组合而成。第二种,诸侯会盟说: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会集诸侯,“诸”意为众,“暨”意为及,故称“诸侯会暨之地”,后演变为“诸暨”。
之所以说诸暨了不得,那是有缘由的,因为诸暨这个地方:久、兴、强、美、安!
久,是说诸暨这个地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诸暨在公元前222年置县,1989年撤县设市,它是浙江最早设立县制的13个县之一,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且县名一直未改,沿用至今。说它底蕴深厚,别的不说,就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个成语,如:“卧薪尝胆”、“东施效颦”、“沉鱼落雁”,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等都跟诸暨有关,试想还有哪一个地方能像诸暨一样“产出”这么多的历史典故?更有大禹治水召集诸侯会于苗山(诸暨),封赏有功之士,并留下“了山”、“禹思亭”等遗迹。并且它还是古越国的都城。
兴,讲的自然是诸暨兴旺发达,产业繁荣。诸暨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是中国袜业之都、中国珍珠之都、中国五金之乡,大唐袜业产量占全国的70%、全球的三分之一;山下湖淡水珍珠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70%;店口五金管业产量占全国的70%;共有规上(限上)企业294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3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21万家。
强,是指诸暨实力强大,人才辈出。诸暨经济实力强,不仅体现在GDP的总量,还体现在诸暨的民殷商富,我们这次去考察的两个村,一个叫枫源村,农民可支配收入5.8万元,另一个叫新长乐村,农民人均收入10多万元。除了经济实力强,诸暨的教育、科技、文化实力也都很强。诸暨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人才资源是最强大的资源。这里先后诞生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一批文坛奇才,涌现出俞秀松、张秋人、汪寿华、宣侠父等一批革命志士,孕育了金善宝、赵忠尧等15位两院院士和130多位将军。
说诸暨美是因为诸暨生态优美,山水秀丽。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资源禀赋,五泄风景区、西施故里、东白山水、千年榧林等秀美风光贯穿其中,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五次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鼎,是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还是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安,是说诸暨是一个平安和谐,社会稳定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诸暨枫桥便首创了“枫桥经验”,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我们去考察的枫源村,村党委书记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村已连续18年保持“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的记录。诸暨是全国首个“世界韧性示范城市”,是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文明城市。
诸暨了不得,让人敬佩。但我更关心的是诸暨何以了不得?我不揣浅陋,试着做点解析。
首先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浸润和滋养。这里有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辞辛劳为民治水的大禹;这里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勾践;这里有不惜牺牲、 以身伺吴的传奇美女西施;这里还有义利并举、运筹帷幄的商圣范蠡……这样的历史和文化千年浸润和滋养着诸暨人。
其次就是在这种历史和文化滋养下形成的诸暨人独特的精神特质。诸暨人喜欢以“木柁”自我戏称,“木柁”原指粗壮木段,引申为体格结实、性格憨直的地域特征,后演变为象征硬气风骨的代名词,我认为并不完全准确,我想这种“木柁精神”至少体现在两个字上,一个是“毅”,坚忍与执着;另一个是“义”,大义与担当。
诸暨人毅:坚韧,执着,果决。勾践是坚忍的,也是执着的,他忍辱负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代有个俞秀松,也是坚韧与执着的。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俄文名那利曼诺夫,化名王寿成,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人。他是杭州“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中国共产党首次出席莫斯科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代表。他在高小时就写下这样的文字:“自古成大业者,虽难而不惧,何也?盖其志坚耳,愚公移山一事,以残年余力而欲移山,其志可谓不坚乎?若人人有愚公之毅力,则中国何患不强乎?虽强大之国,吾何畏彼哉?”他立志“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
诸暨人义:大义,担当,团结。大禹治水是担当,西施伺吴有大义。诸暨还有一位叫陈永新的企业家,可谓义薄云天,他长期致力于关爱抗战老兵和宣传抗战工作。2019年起自费资助诸暨30位抗战老兵,资助全国各地贫困的抗战老兵、以及出资修复烈士墓、刻碑、塑像等累计捐赠超600万元,他写的抗战文章《寻找飘荡的忠魂》风靡海内外华文网站,长盛不衰,百年老报大公报大公网由此邀请他担任制片人、主持人之纪录片《寻找飘荡的忠魂》、《重返缅甸战场》也被网络及多家官方平台转播,广获好评。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试图以一种迟到的微薄的力量,来弥补一个时代对于当年一群忠勇报国赴汤蹈火的英勇儿女的亏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后人对待先辈的态度,与它的兴衰往往是成正比的。”
有了这样的“毅”和“义”,加上诸暨人敢于“硬碰硬”的拼劲和求变图强的创新,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我以为分析和提炼一个地方的成功因素,以形成共识并强化之,对一个地方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此乃吾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指正!说明:图片选自百度。)
(作者:傅显明,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副主任,曾任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委书记,东阳市委书记,金华市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