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江:66年坚守“林氏痔科”初心不变
午后两点,85岁的梁林江端坐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诊室等候病人。他身姿挺拔,全然不见岁月在其身上留下的印记。梁医生在病人面前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的形象:一袭笔挺的白大褂下,是熨烫妥帖的灰白衬衫,搭配蓝白相间的领带,举手投足间尽显“老上海”独有的优雅腔调。
“每周二、四下午都是我的门诊时间。”梁林江字字清晰有力。“刚刚,一位老邻居又专程来找我看诊。算起来,我从事中医肛肠诊疗已近66个年头,他们一家三代足足8口人,都曾找我治疗过肛门疾病。如今,我们早已成了交情深厚的老友。”
从医66载,梁林江累计完成痔、瘘、裂等肛门直肠各类疾病手术达5万余例,其独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凭借对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的卓越疗效,声名远扬,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患者慕名求诊。如今,“林氏痔科”传统痔瘘治疗术,更是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技术优势,入选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图:梁林江医生在手术中。
师从痔科名医林之夏,开启杏林生涯
“人生充满无数偶然,我踏入中医肛肠科,也正是偶然机遇的馈赠。”梁林江的杏林生涯,始于师从中医痔科名家林之夏的那刻。每当谈起这段中医之路,他总是感慨万千。
1959年,从上海华师大附中初中毕业的梁林江,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豪情。一天,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为他打开了全新的大门:“林江,上海有个中医带徒班,招生简章介绍学制六年,大专学历。以你的聪慧和勤奋,去学中医必定能有所成就。”这番话如明灯照亮前路,梁林江果断报考了上海市中医带徒班,就此拜入“林氏痔科”第四代传承人林之夏门下。
“林氏痔科”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的浙江平湖。自那时起,这门医术一路辗转,在上海落地生根,传承发展已超百年,有据可查的传承谱系更是绵延六代。
上世纪初,第二代传承人林明甫来到上海行医,凭借精湛医术,让“林氏痔科”在江浙沪地区声名远扬。20年后,第三代传承人林墨园也奔赴上海悬壶济世,进一步推动了“林氏痔科”的发展壮大。
1956年,第四代传人林之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虹口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四院)创建中医痔科,并通过师带徒的传统方式,让“林氏痔科”疗法薪火相传。
梁林江回忆道:“初次踏入中医痔科时,我对这个科室一无所知,甚至连它主治哪些疾病都不清楚。”经过6年中医班勤奋努力学习,牢固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能,再通过潜心钻研与临床实践,他才真正领悟中医痔科的深邃内涵。
正如著名肛肠外科学家喻德洪教授所言:“中医对肛肠病的诊治历史悠久,早在甲骨文及《山海经》等古籍中就有相关记载。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堪称中医学的重要瑰宝,在肛肠病治疗领域独树一帜。”
在跟随林之夏先生学习期间,梁林江接触到众多饱受病痛折磨的痔科患者。他们痛苦的神情、对康复的殷切期盼,深深触动了梁林江,也点燃了他投身中医痔科事业的热忱。
“能为患者诊治疾患,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梁林江常说“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66年来,他以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之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和始终如一的医者仁心,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一位造船厂职工,罹患高位复杂性肛瘘,辗转两家市级医院接受三次手术均告失败,甚至被断言无法再行手术,否则将导致失禁。在绝望之际,患者慕名来到上海四院,经梁林江精心治疗后竟奇迹般痊愈。数十年来,梁林江治愈了大量环状混合痔和复杂性肛瘘等疑难杂症,被患者誉为“盖世神刀”,确实名不虚传。
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半年间,梁林江依然拄着拐杖坚持出诊、手术,强忍行动不便也要守护患者健康。面对风险高、病情复杂的疑难病症,他从不推诿,总是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
一位白血病合并肛瘘的患者,在其他医院治疗时因局部感染导致病情恶化,高烧不退。梁林江会诊后,在充分评估风险后果断实施手术,成功消除感染病灶,其精湛医术和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赢得在场专家一致赞誉。
2025年1月,患者傅先生因左侧肛旁肿痛反复就医,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微。得知上海四院中医肛肠科的专长后,慕名前来求诊。经肛门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左侧经括约肌型高位复杂性肛瘘,这种疾病治疗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肛门失禁或变形。
梁林江带领由“林氏痔科”第六代传人、上海四院中医肛肠科主任钟盛兰、青年医师徐浩等组成的医疗团队,制定了低位切开高位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的分次手术方案。首次手术后,团队发挥中医外治优势,运用“林氏痔科”生肌散、九一丹等特色药物促进创面愈合,配合梅石熏洗液坐浴及中药汤剂内服,形成内外同治的治疗体系。经过一个月内的两次手术,傅先生最终痊愈,肛门功能和外形均保持良好。
怀揣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赤子初心,梁林江在临床实践中持续深耕细作,针对肛肠疾病治疗的难点、痛点,不断突破创新。他相继创立内痔高位围绕结扎术、环状内痔分离结扎术、高位肛瘘切开配合挂线术等经典术式,成功攻克环状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等疑难病症的治疗难题。他并未止步于现有成就,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执着探寻更优的治疗方案。面对陈旧性肛裂术后易复发的临床困境,梁林江大胆革新治疗理念,优化手术路径,以开创性的解决方案打破传统治疗局限。
钟盛兰满怀敬意地回忆道:“每周门诊,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从细致问诊、专业检查,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再到耐心讲解疾病预后,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务求让患者充分理解、安心治疗。”
传承创新,将“林氏痔科”发扬光大
上图:梁林江(左一)带领的“林氏痔科”第六代传人、上海四院中医肛肠科主任钟盛兰(左二)及青年医师等。
梁林江秉承先师林之夏的学术精髓,既恪守中医本源,又不拘泥于古法,在继承中去粗取精、推陈出新;他博采众长,善于借鉴不同领域的智慧,将各家学说融会贯通;通过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治学态度,历经多年潜心钻研与临床实践,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其诊疗方法以“精、效、验”著称,深受同行赞誉。
复杂性肛瘘的诊疗长期存在两大技术瓶颈:精准判断复杂管道的走行路径,以及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在医疗设备匮乏的年代,“林氏痔科”凭借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独到的诊断方法。通过细致观察局部体征、触诊管道走向,就能准确评估肛瘘复杂程度,这种先进的诊断技术显著提升了治疗有效率。在治疗手段上,早期受条件限制,挂线疗法是主流,但“林氏痔科”创新采用药线挂线,借助中药的腐蚀特性,加速管道切开进程。
上世纪30年代,林墨园率先将西医局部麻醉技术引入肛肠手术,实现病灶的彻底清除。相较于当时以管道切除为主、创伤大且难以处理高位病灶的常规疗法,“林氏痔科”的技术优势尤为显著。
梁林江在前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传统中医的肛瘘切开术与挂线术,融合中医外科对口引流、西医外科切除术之长,灵活运用挂线、过桥、缝合改道等多元技术,独创对口引流、低位切开高位挂线、高位旷置引流等治疗方案,将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提升至95%以上,有效避免肛门失禁、变形等后遗症。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梁林江带领上海四院痔科发展成为沪上知名特色专科及上海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始终秉持无私传承的理念,致力于培养中医肛肠人才。上世纪80至90年代,他与曙光、岳阳等医院的肛肠专家联合举办三届全国性、三届全市性肛肠科医师高级进修班。面对教材空白,梁林江亲自编撰讲义,并负责肛瘘专题的编写与临床带教。这些讲义后来汇编成书,成为痔瘘专科的重要教材。参训学员回到各地后,纷纷成长为医疗骨干,推动了全国肛肠专科的蓬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梁林江的精湛医术与人格魅力备受学员推崇。多年来,他培养的40余名进修医生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学生如今已成为中医肛肠领域的中坚力量。由于梁林江在临床医疗、临床科研及带教培养专科人才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他获得了不少荣誉。
面对荣誉,梁林江始终保持谦逊:“这些荣誉是信任,更是鞭策。林之夏老师将世家医术倾囊相授,我定当薪火相传,不负众望。”2005年退休之际,多家医疗机构以高薪相邀,他却选择留在上海四院,坚守传承一线。
2017年,已近八旬高龄的梁林江坚持“师带徒”,每带教一个手术,他都为学生做助手,他说:“我上台,你们会更有信心,患者也更安心。”一台手术半小时,梁林江就俯身站立半小时,指导时放手、不放眼,一一指出技术关键点,及时纠正偏差。在带教中,他一丝不苟,对术前消毒、麻醉进针、术后包扎等细节都不放过,他总是说:“不要忽略这些细节,它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治疗更完美。”
2018年,随着虹口区“国医强优”项目推进,传承工作得以加速发展。2020年,“梁林江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正式成立,2024年中医肛肠科成功入选上海市中医药(临床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学术传承及发展搭建了更高平台。如今,作为上海四院中医肛肠科学科发展顾问,他正带领上海四院中医肛肠科团队砥砺前行,续写中医肛肠事业的新篇章。撰稿|陈霞琼 特约记者|肖鑫
链接:梁林江简介
梁林江1940年出生,祖籍江苏海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主任医师,“林氏痔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虹口区名中医。从医66年,他改进并完善“林氏痔科”疗法,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而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肛门病手术治疗方法,尤其对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等疑难病症,研究精深,治疗独特。出版专著《梁林江肛门病手术图解》中英文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中医肛肠教育突出贡献名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