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时政 > 正文

2019,上海的“兴奋点”和“发力点”

日期:2019-01-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三项重大任务和进博会,这是目前上海的四大战略支撑或者说战略机遇。基于这些重大机遇的更高层次改革开放,即是最大的“兴奋点”所在。它将促使上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跑出新气象,“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
作者|姜浩峰

  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是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进博会并在上海考察期间,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当时,习近平曾强调,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为此,他对上海提出了五方面工作要求——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三项重大任务和进博会,这是目前上海的四大战略支撑或者说战略机遇。基于这些重大机遇的更高层次改革开放,即是最大的“兴奋点”所在。它将促使上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跑出新气象,“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

  1月27日-31日上海两会召开。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先后召开一年一度的学习讨论会,市委书记李强就上海工作“交底”。在人大常委会,李强为2019年的上海概括了16个字:“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重点、务求实效”。在市政协,李强重申了去年底的市委全会上曾经提过的要求:“工作要有兴奋点、落实要有发力点、经济要有增长点、发展要有新亮点”。在这两场讨论会上,李强反复强调“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可以说,“创造”,已经成了李强口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对每一级党政干部来说,“富于创造”除了想象力,也意味着一种执行力,上海的官员们需要兼具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的能力,并且,人先要“兴奋”起来,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兴奋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动力。


最大“兴奋点”


  从李强多场讲话中,《新民周刊》记者发现,上海目前各项工作的最大“兴奋点”,就是三项重大任务和持续办好进博会并放大溢出效应,但又不仅仅在于此。每次提及四大战略支撑,李强都会将之与改革开放联系到一起。

  2019年1月2日,在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强指出上海要“始终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狠抓攻坚突破,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1月10日的市政协学习讨论会上,李强指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委中心组新年首次专题学习,更是聚焦改革开放。李强在讲话中提到了“改革开放政策要奔着问题去”“各级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敢于攻坚、勇于担当,争当改革的实干家”。

  如果将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就不难看出“改革”二字的分量所在。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机制呢?无疑,从大环境下尽快形成鼓励创新的明确导向,支持各级干部发挥想象力,而不是框定于传统模式和固有框架,成为了题中之义。按照李强的话说,时下特别需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为一级担当,营造敢闯敢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更多基层干部敢创造、善创造,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跑出加速度”。而对每一级党政干部来说,“富于创造”并不是无基可循的,除了想象力,其也意味着一种执行力——将部署决策不折不扣、精准落实的能力,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思路、新办法,从而做出“加法”甚至“乘法”的能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当下不寻求改革创新,那就必然失去未来。这也是李强所说“要着眼长远,更多考虑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意味。

  唯有改革创新,才是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之道。


最实“发力点”


  除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兴奋感,除了“天马行空”的创新力,对于上海来说,许多方面的工作更要求脚踏实地的能力。

  2018年1月,上海全市范围的大调研正式启动,并着力实现“两个全覆盖”——参与调研的主体要覆盖全市党政机关,调研对象则要实现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城乡社区和市民群众的全覆盖。

  一年后,大调研的成果堪称丰硕。据统计,全市1464家调研主体共开展调研315.2万次,涉及调研对象达1016.7万个,收集问题75.7万个,解决66.9万个,解决率达88.3%。

  在2018年末再度与区、大口党委书记交流时,李强在表示“要把激发干部队伍创造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同时,仍表示“要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干部群众,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全力支持基层把各项工作做好”。由此可知,大调研,是个“进行时”,而绝非“完成时”。大调研,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工作作风。

  对于如何脚踏实地工作,李强有过这些“金句”——

  “在通讯发达的今天,键盘不能代替脚板,指尖不能代替脚尖。要切实走下去,用脚板丈量民情,用真心收集民意,用零距离实现心连心。”

  “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

  “有的问题如果能及时解决,群众的感受度就会更好;如果能马上办的非要拖几天,你解决了他也可能不舒服。”

  “这个批示那个批示如果不落地,绕一大圈也不会有效果”。

  三项重大任务的实施和进博会的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还有必须警钟长鸣的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问题,如此等等,无不需要通过大调研了解真实情况,全面查找解决问题。难怪李强强调,大调研既要不预设主题,全面查找解决问题,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围绕中心工作发现和梳理问题。

  上海大调研的背后蕴含的宗旨意识,对各级官员来说,一定是“用脚板丈量民情,用真心收集民意,用零距离实现心连心”。


“增长点”和“新亮点”



  “2018年,浦东新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浦东新区两会上,披露出的“两个1万亿”发展数字,引起国内外关注。

  新华社的报道,对此评价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浦东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单,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先发效应密不可分。”自贸区释放的改革红利,也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在浦东交出优良答卷的同时,上海在某些方面也显现出产业集聚度、集群度还不够,辨识度、显示度还不高的问题。而与纽约、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和深圳等国内城市比,上海的经济密度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上海的建设用地早已碰到“天花板”。缺地,似乎成为困扰上海增长的一个大麻烦。然而,在2018年12月中旬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李强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下上海最缺的或许还不是土地,最稀缺的资源是——“好项目”。大量存量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被相对低端、低效的产业占据,这些产业,在李强看来,绝非好项目。李强提醒与会者,产业发展一定要落在好项目、大项目上。

  规模体量大、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可以加快催生出产业集群,提升能级,从而积攒发展后劲。目前来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都是上海市委书记所重点关心的。如何发掘选择重点、优势项目,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寻求突破,自然是寻找增长点的方向,但如何不让“大鱼”溜走,更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上海原本起点颇高,但近年制造环节大量外迁。李强对此表示,上海需要认准生物医药的“朝阳产业”地位,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全产业链整体布局,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特别要有效提高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集聚度”。

  在选准产业选好项目的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度供给的有效性,仍是上海的重中之重。回顾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被上海作为重点任务,并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也直接促使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30多位。同时,针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压力,上海亦出台多项政策,以帮助这些微观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重焕活力。但在李强看来,仅仅一年的努力还远远不够,2019年,如何让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政策精准落地,显得格外迫切。

  “政策贵精不贵多,关键是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管用、有效,让社会上有感觉。”李强表示,目前自上而下的政策不少,但存在碎片化问题,有的则过于原则性,难以落地。对此,他特别强调,上海出台的政策,“释放的信号一定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指向一定要清晰,提出的措施一定要实在,资源的整合一定要充分,操作的设计一定要科学。”而同时,执行环节更不容存在“中梗阻”。“否则,我们讲安排了几十亿几百亿资金,企业和群众拿不到手里,就会觉得是开空头支票。”李强说。

  不开空头支票,有事好干,实干加创新,一个“非常强大”的上海呼之欲出……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