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法门寺地宫——不朽的盛唐风华

日期:2025-09-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站在博物馆特展的展柜前,透过这些珍宝,仿佛能够听到盛唐时代的回响。
撰稿|姚佳琳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近期,在洛阳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焕丽庄严:法门寺与盛唐文物特展”中,展出了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法门寺地宫的珍贵秘藏。而这一系列的故事,都要从40多年前开始说起。


惊现:盛唐秘藏的传奇现身


  1981年盛夏。一场暴雨过后,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矗立了400多年的唐建砖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袭,遭到了严重破坏。令人震惊的是,佛塔东北边的部分基本上已经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完完整整地顽强矗立着,仿佛在坚守着一个未被言说的秘密。4年后,陕西省政府决定修复加固法门寺真身宝塔——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常规的工程性清理,即将揭开一个被尘封了千年的盛唐秘藏。

  1987年4月3日,勘察现场休息时间。考古人员手中的工具触碰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汉白玉石板,不由得惊呼出声。当覆土被小心清理后,精美的莲花纹饰逐渐显露,石板与门框间浇铸的铁汁密封痕迹清晰可见——这种最高规格的密封方式让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随着汉白玉石板被缓缓推开,下面的洞口出现在考古队人员的面前。

  几日的准备工作之后,当地宫石门被打开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不得了了!快来看!全是金子!”考古人员忍不住喊出了声。据参与了该项工作的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形容:“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头晕,趴那儿直不起腰了……”手电光束划破黑暗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铺满整个地面的开元通宝,数万枚铜钱堆积如山,见证着千年前的虔诚供奉。钱币之上,层层叠叠安置着各式珍宝: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皿,流光溢彩的琉璃珍品,青翠如玉的秘色瓷器,以及虽已腐朽仍可辨其精美的丝绸织物。在众多瑰宝中,一座刻工精湛的物账碑尤为珍贵,它以楷书详细记载了唐代最后一次迎送佛骨的供奉清单,也就是法门寺地宫的一份“总账盘点”。

  按照物账碑记载,地宫里应该有一件最为珍贵的绝世宝藏,是否能够找到呢?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是考古队员,只怕看到碑文就紧张得快要窒息了!——是老祖宗的保佑也好,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也好,在地宫最深处的秘龛内,考古人员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组八重宝函,从外层的檀香木函到最内的纯金塔,一层层开启的过程犹如穿越时空的朝圣。当最终纯金塔顶被轻轻揭开时,一枚玉质管状物静静矗立其中。经与碑文反复对照考证,这正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整个考古小组沸腾了!与此同时,地宫内还发现了三枚保护真身的影骨舍利拷贝,均受到同样精心的供奉。持续了八天九夜的挖掘,队长韩金科说:“我们是爬着出来的,眼睛都熬红了。”他的语调不禁上扬:“当时我就觉得就算是熬死饿死,心里都痛快!”


珍宝:大唐盛世的物证


  那次考古发现,共出土唐代珍贵文物两千余件,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瑰宝。璀璨的金银器皿展现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准,其中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银锡杖尤为引人注目;失传已久的秘色瓷终于露出真容,其青绿如玉的釉色印证了古人“千峰翠色”的赞美;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琉璃器皿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盛况;而武则天供奉的绣裙等丝绸织物,虽历经千年仍可想象当年的华美。

  法门寺地宫的发现震动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印证了历史记载中唐代皇室迎奉佛骨的盛况,更全方位展现了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高度成就。因为藏品又多又珍贵,法门寺博物馆除了自己常规的展出,也豪爽地将其珍品在全国各大博物馆进行“巡演”,以飨文物爱好者对法门寺珍宝的渴望之情。近期在洛阳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焕丽庄严:法门寺与盛唐文物特展”中,就展出了其中最为珍贵的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银锡杖和供奉佛骨的纯金塔等地宫秘藏。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站在博物馆特展的展柜前,透过这些珍宝,仿佛能够听到盛唐时代的回响,感受到那个开放、自信、包容的伟大时代的气息,也同样为考古学家以专业的素养、无畏的勇气在岁月的尘埃中探寻的精神所折服。能够“坐享其成”的我如此幸运,能在千载时光跌宕里,以目光感受这盛唐风华不朽的证据。撰稿|姚佳琳


链接:五瓣葵口小内凹底秘色瓷盘


  这件法门寺出土的瓷盘,盘口沿作五曲莲瓣、斜腹,由于釉层均匀,造型独特,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