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这部动画电影,为什么要感谢51家博物馆?

日期:2025-10-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电影中的文物,从曹操与袁绍儿时偷的香炉,到袁绍宴请曹操时案几上的青铜器、漆器等,几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出处。从湖北省博物馆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洛阳古墓博物馆到长沙简牍博物馆,这部动画电影携手众多博物馆,让文物融入三国的“星空”,令这些古代宝藏再焕新生。
记者|王仲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动画跃然于银幕之上,坐在影院的观众耳畔传来了熟悉的诗词。今年10月1日,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在院线上映。电影里,曹操行至碣石山时,登山望海,吟诵起《观沧海》,抱负满怀,壮阔豪迈;在纪念阵亡将士时,曹操则吟诵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正在放映中的该片以东汉末年为背景,聚焦曹操早期经历。除了以曹操视角带领观众领略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与磅礴,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画面中闪过的文物,有不少博物馆的“熟面孔”。

  电影中的文物,从曹操与袁绍儿时偷的香炉,到袁绍宴请曹操时案几上的青铜器、漆器等,几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出处。从湖北省博物馆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洛阳古墓博物馆到长沙简牍博物馆,这部动画电影携手众多博物馆,让文物融入三国的“星空”,令这些古代宝藏再焕新生。


吃喝玩乐,样样经得起考据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片尾,有一串滚动字幕,将电影制作所参考的近10件文物及馆藏单位一一列举,其中博物馆多达51家。

  从对待画面中出现的文物可以看到,电影在制作层面颇具匠心,以诸多细节尽可能地构建出既厚重又诗意的汉代世界。据主创团队介绍,秉持着“有出土文物的,尽量用出土文物”“不要出现汉代没有的道具器物”的原则,该片编剧易中天带领团队采风6次,实地走访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湖北荆州、鄂州、咸宁等三国文化重镇等,足迹跨越15座城市,累计参考应用博物馆资料100余家,场景设计借鉴众多出土文物。

  “影片出现器物尽可能参考出土文物,做到极尽严谨的基础之上,又能合理推测、大胆想象。”易中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影片在衣冠纹样、器物造型、地产风物等各方面严格考据史实。譬如,电影中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品种、市集水果摊上的果品选择等,并非随意呈现,而是经得起史料考据。

  更加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曹操与袁绍边吃饭边博弈的那场戏——一面是汇聚四方珍馐的汉代盛宴,用鱼脍、貊炙等食材将“脍炙人口”等成语再现于餐桌之上;一面是漆案、漆盘、耳杯、铜鉴缶、汲酒器、纹染炉等酒器、食器逐一亮相,将“折冲樽俎”的场面具象化。

  上述场景中,用于冰酒的铜鉴缶,正是出自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曾侯乙铜鉴缶。它由外部的鉴以及内置的缶组成,是中国最早的“冰箱”。在鉴的内部放上缶,中间的空隙放上冰块,古人可在祭祀和宴飨时冰镇酒。“以古为鉴”“击缶而歌”等成语,亦由此衍生而来。

  至于袁绍与曹操对饮时手握的鎏金铜框玉杯,其原型正是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鎏金铜框玉盖杯。这个外形上神似现代高脚杯的酒杯,体现了汉代高超的镶嵌工艺。

  影片中,曹操所穿“玄铁鳞甲”,由超过2000片甲片编缀而成。根据湖北省博物馆金属文物修复师方晨介绍,曹操的“玄铁鳞甲”参考了汉代铁甲形制,黑色主调符合历史记载,甲片编缀方式也有文物依据。虽然甲片形制融合了不同时期特点,有适度的艺术化处理,但是甲片叠压方式、编缀的红绳外露等核心元素和细节都非常严谨,经得起推敲。

  此外,2025年3月由美国归还的41件文物中的“陶说唱俑”,也出现在了电影中,和国博的明星文物“东汉击鼓说唱俑”组成了一对“说唱兄弟”,在繁华的洛阳街头载歌载舞。电影里曹操的宠物麦子,看似一只方头方脑的中华田园犬,其原型是汉代彩绘陶狗。


数字技术加持,文博向“新”而行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上映之初,正逢2025年国庆假期。彼时的湖北省博物馆,游人如织,展厅内的曾侯乙铜鉴缶迎来不间断的观众驻足欣赏。

  跟着电影看文物、带着文物知识看电影,令公众拥有了解博物馆及文物的全新路径。“我们乐于见到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热潮,它是博物馆增强社会影响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对此表示。

  近年来,包括动画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文博领域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不仅深度融入文物的考古发掘、保护修复,还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展示,使观众能更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重庆分会场,600余名演职人员手捧孔明灯,将其缓缓放飞至夜空,漫天的灯火如繁星闪烁,照亮了崖壁上历经千年的唐宋大足石刻。在距离山西云冈石窟9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青岛城市传媒广场,云冈石窟第三窟以3D打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游客能通过VR技术跟随青铜大立人视角,俯瞰鸭子河畔的三星堆遗址;在线上打开敦煌“数字藏经洞”,可以毫米级高精度地观察敦煌藏经洞文物。

  在岁月中沉淀千百余年后,当文博与文物遇上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得以拥有更多机会,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记者|王仲昀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