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2年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背后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75年来弦歌不断;志愿军情怀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谱系要素。最近12年,在韩志愿军英烈归国仪式年年隆重举行;从最初的民政部到如今退役军人事务部及其各省市的相关机构,均高度重视英烈事迹和家乡亲属的寻访工程。在韩志愿军英烈归来,激发了全社会的道德自觉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笔者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幸见证了从2014年的第一批到2025年第十二批的英烈归国全过程。同时笔者或因韩国智库提议请求或因国家职能部门相关要求,积极投入相关疑团的破解,包括对我方先烈具体事迹论证和对韩方工作难题解读。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经过沈阳青年大街。
遗骸回归启动的机缘
根据朝鲜停战协定,交战双方有责任交还在己方一侧发现的对方阵亡者遗体、遗骸和相关遗物。其中,遗体是指尚未风化的阵亡者;还要求表示尊重即提供必要的棺木。已公布档案显示:早在1954年,即朝鲜半岛停战后不久,以美方为主导的三八线南方,就曾交付中朝两国1万多具阵亡者遗体。这些遗体抵达北方后,再根据中国和朝鲜的协议,全部被安放在位于朝鲜开城市松岳山南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和朝鲜的顽固敌视态度,此后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并成为冷战的前沿地带,遗体交换工作便中断了。
众所周知:截至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但志愿军代表机构依然在开城、板门店附近即非交战区域设有联络处,并预留了工作人员。目的之一就是负责战争后的善后工作,主要就是寻找志愿军失踪遗骸。中、朝、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也一度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明显的缓和,朝鲜和韩国甚至频繁地进行了遗体交换工作。但1991年开始,美国强行插手朝韩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事务,引起了朝鲜方面的强烈不满,这也就直接导致“军停会”直接瘫痪,三方人员陆续撤走。1991年9月,中国的驻“军事停战委员会”人员也全部撤走,对志愿军遗骸的寻找、发掘工作也就此停止;这也意味着中方停止志愿军番号。
1992年8月24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前1988年的汉城夏季奥运会,让电视直播已经进入家庭的中国公众了解到了韩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后来李明博总统时期,将其首都的汉语名称由汉城改为首尔。然而首尔建设用地是有限的,人口又不断向其集聚;韩国各大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拓展,就是必然的选择。就在拓展其首都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掘出当年战争激烈交战地的阵亡者遗骸和遗物;这就引起了韩国朝野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一向注重寻找战争失踪人员的美国政府和军方,也开始对三八线停战区域的发掘高度关注。2007年,韩国专门成立国防部遗骸发掘甄别团。
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收看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英烈回归祖国实况转播。
12年来从未中断
2013年6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提出交还在韩志愿军遗骸问题。接着,两国外交机构在首尔举行了第一次磋商,并于12月5日签署了会谈纪要。12月19日,双方开始就韩方挖掘的烈士遗骸联合鉴定。2014年1月22日,双方再次于北京举行工作磋商,并签署了第二次会谈纪要。在协商中,两国确定将在每年清明节前协商交接;后再拓展至9月。
2014年3月17日,中韩双方启动我志愿军遗骸装殓仪式。第一批移交的烈士遗骸是韩方多年来发掘于江原道横城、铁原、洪川以及京畿道涟川、加平等地,在韩方最初鉴定后安葬在三八线以南4公里的坡州墓地,墓碑上没有任何身份信息。我曾经去祭奠过牺牲的先烈。
第一批志愿军遗骸原先的数量是425具,但在后来的联合鉴定中又发现了12具,于是最后归还的遗骸为437具。为迎接归国的志愿军英烈忠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中轴线以北160米处,新建了下沉式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197653名烈士的名字。所有志愿军先烈名录和总数以及各省份牺牲人数,曾经是一项浩大的研究工程。我有幸参与,首次参加课题活动是在2000年即抗美援朝50周年之际!
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志愿军击毙的美军炮兵上尉吉布森,其遗骸在2018年7月27日由朝鲜向美方移交。
2025年9月12日,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忠骨,并于翌日举行归国安葬仪式。今年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此次迎回仪式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此番,韩方向中方移交了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的忠骨及相关遗物。自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已连续成功交接了包括本批在内的1011位先烈忠骨。
9月12日上午,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为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归国英烈覆盖国旗。
值得指出的是:这12年,中韩志愿军先烈忠骨交接工作,没有发生意外变故;无论出现了什么半岛风云,包括两任韩国总统先后入狱,都未曾中断过相关具体合作。韩国智库和主流媒体的共识是:这是国际人道主义合作典范。这种合作一度也是半岛外交新思维,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和文在寅总统期间。当时,朝韩、朝美都实现元首外交。朝韩之间一度联合开启遗骸三八线发掘工作,而在2018年朝方直接向美方移交了阵亡在三八线以北的美军遗骸。拜登和现在入狱的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被朝鲜半岛观察家们认为直接破坏了三八线缓和区。而现在的特朗普第二任任期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就想重新启动人道合作!
研究突破,找到烈士更多信息
今年清明节,烈属方汉炳(前排右)从武汉前往沈阳、祭奠在韩志愿军归国英烈父亲方金耀;父亲牺牲于1953年7月停战前夕的箭头山战场,他尚未满周岁。
从2015年开始,韩国也向美方移交其境内发掘出的美军阵亡者遗骸以及部分朝方转交即阵亡在朝境内遗骸。韩美军方移交典礼都很隆重,我印象深刻的就有2016年4月28日在位于首尔龙山的韩美联合司令部,交换了17具在朝鲜战争时期阵亡的美军遗骸;以及2021年5月22日,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夏威夷空军基地向美方移交阵亡者遗骸的致辞。
号称经费绝对充足的美国国防部被俘及失踪军人调查局,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现有全职人员600余人。该局下辖3个科学实验室,在全球35个国家驻有多个野外搜寻团队,其中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位于夏威夷,配套部署了大量重要设施;但其工作效率实在很低下。10年以来,夏威夷实验室仅为一位2018年朝方移交的遗骸确认了身份——长津湖战役中失踪的美军炮兵上尉吉布森,耗时7年。韩国方面的效率不低,尤其是在文在寅总统执政期间取得了明显的鉴定突破。在2018至2021年铁原郡挖掘中,共发掘出遗骸3092具,其中424具遗骸比较完整,最终有10具韩军官兵遗骸的身份得到确认,并被送回到其家属身边。
中国方面是从首批忠骨归来翌年即2015年开始,为归国志愿军英烈展开鉴定工作和寻亲工程的。至今年9月第十二批忠骨归国前夕,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导的浩大工程,已经对归国志愿军烈士遗骸981位、遗物10034件进行了逐一登记和初步鉴定;不少文物经过辨别和志愿军研究机构的再说明,已经在相关主题活动和博物馆中展出赋能国防教育。而我国已成功地为前11批的28位志愿军英烈找到亲人,今年清明前夕公布的就有8位。
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际,上海市园南小学校长宋霞峰(后排右)、副校长周玲和首届冰雕连中队红领巾代表,向参加长津湖等战役的志愿军炮兵英雄陈斌爷爷致敬,并为其赠订新民周刊。
左起:新民周刊资深读者戚晓冬骨科医生、作者、区域名医孙平教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影波亭、缅怀周刊报道过的志愿军战地护士王影波。
我责无旁贷、也很荣幸地参加了为志愿军归国英烈寻找亲人的主题活动;亲人们往往还想了解些先烈牺牲那刻的情况。因此在生物技术确定亲属的同时,人文、地理、军事等相关技能储备仍然是极为重要保障。我自己近年的最大认知突破就是把用数字标记的志愿军战斗高地和韩国军方遗骸发掘机构专家纪录中的某某山,进行反复比对、最终确定为同一战斗地点,由此就能够找到归国英烈生前所在部队的具体番号。如志愿军影视剧里都多次出现的281.2高地和394.8高地,我曾经请教过居住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的志愿军炮兵战斗英雄陈斌。他告诉我这是炮兵射击前瞄准的标高,具体韩方叫什么山不清楚;而朝方境内的通常叫岭,如上甘岭、死鹰岭等。到今年初我终于确认:281.2高地就是箭头山,394.8高地叫白马山!这样再和韩方比对、交流就更有收获,甚至获得归国英烈牺牲信息。如上海南汇籍英烈奚根祥,生前为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文书,1953年7月8日牺牲于281.2高地即箭头山、年仅21岁。今年9月12日和13日,其亲属参加了沈阳祭奠忠骨活动!(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