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体育 > 正文

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踏上新程

“我们的世界杯”,陪伴上海少年40年

日期:2025-08-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晚报杯”早已不仅是一项青少年绿茵赛事,而是成为几代人的珍贵记忆,体育、教育与文化交流的载体。
记者|王 煜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传承,今年是第40届了,我希望晚报杯在第100届的时候,还一直流传。”在第40届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的闭幕式上,前国脚杨旭如此盛赞和祝福。

  40年,从弄堂里的足球赛发展到全国8个赛区单届近1000场比赛,新民晚报杯早已不仅是一项青少年绿茵赛事,而是成为几代人的珍贵记忆,体育、教育与文化交流的载体。

  “明年我们一定还来!”这是每年属于少年们的足球之夏,这是青春飞扬意气风发的“我们的世界杯”。


沪上争锋:热血沸腾


  第40届新民晚报杯的上海赛区预赛设立了静安、浦东、黄浦、杨浦、普陀、松江以及临港七大赛区,吸引着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适龄段足球青少年组队参赛。其中,临港赛区在去年设立小学组的基础上又增设初中组,让更多孩子能够踏上这片梦想的绿茵场,体验足球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的松弛与享受,从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队名就能看出来:“烤串研究所”“沙漠骆驼”“海盗王”,让人会心一笑。但他们在球场上的认真与拼搏,丝毫不输给大人。

  8月4日至6日,初高中两个组别的各赛区出线队汇聚在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通过总计72场比赛,角逐上海赛区冠军。高中组由徐汇区位育中学的学生们组成的“烤串研究所”队,可谓是经历了最为跌宕起伏的考验。半决赛中,他们一度0比2落后,然而他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继续去和对手拼抢每一个球。先是扳平比分,把比赛拖入加时赛,后来又靠一脚任意球破门得分,以3比2晋级决赛,上演了“连追三球+逆转取胜”的新民晚报杯名场面。胜利后,小将们跳跃、挥拳、怒吼,尽情宣泄。

  在决赛中,作为新民晚报杯新军的他们遭遇了“Blue90”这支“老牌劲旅”,但他们再次与对手顽强缠斗,常规时间打成4比4平,还有队员上演了帽子戏法。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他们遗憾地两球不进,输给了对手。惜败后,“烤串研究所”的一名队员坐在地上痛哭,遗憾是难免的,但这就是足球,这就是青春!

上图:2025新民晚报杯上海赛区高中组决赛,Blue90(蓝色球衣)vs烤串研究所。


  “烤串研究所”的主教练唐浩翔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他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高中时就曾两次参加新民晚报杯的比赛,今年他也成为了新民晚报杯上海赛区预赛的裁判。这次得知自己的学弟组队参赛并晋级上海赛区的决赛圈,他欣然回来带领他们,布置和研究了许多战术。

  尽管离上海赛区冠军一步之遥,但后来他们通过递补名额,获得了参加全国交流赛的资格。“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希望他们能一直把足球这条路走下去,不要放弃自己的热爱。”这是他对学弟们的期望,也是自身多次参加新民晚报杯的感悟。


全国大赛:放飞梦想


  上海赛区的冠军决出后,全国其他赛区的代表也纷纷就位。8月22日至24日,来自上海、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江苏启东、浙江台州、浙江松阳、安徽黄山、中国香港八大赛区的少年们齐聚申城,新民晚报杯战火重燃,更为多元、更加激烈的全国交流赛上演。

  最终,上海江中风行者队与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队分获初、高中组全国总冠军,来自新疆喀什的两支球队获得了两个组别的亚军。

  新疆喀什赛区的孩子们,对足球有着无比炽烈的热爱。尽管当地的足球训练条件比不上一些发达地区,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对足球的追求。每年,新民晚报杯都会邀请沪上青训“名教头”前往喀什,送去先进的足球理念和培训课程,帮助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提升球技。今年,新疆喀什赛区更是首次开展小学组比赛,为更多孩子提供了接触足球、展现自我的机会。

  来自喀什巴楚县第一中学的依尔凡·努尔江9月开学即将升入高三,他与足球的缘分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只要一踢球我就开心。”他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小时候只能在泥土地上踢球,后来条件慢慢好了,不过这次到新民晚报杯全国交流赛也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在天然草球场踢球。为了抓学习成绩,他听家人的安排在初中三年暂停了踢球,但进入高中后,他很快又回到了足球场上,直到这次跟着校队来到了上海。

  “我的愿望是考上一所体育大学,继续踢球。”他说。依尔凡原来的目标是进入北京的高校,这次来上海后,他亲身体验到申城的魅力,也了解到上海体育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在足球教育方面的实力,他的志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西藏日喀则赛区的拉孜雪鹰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专注赛场,上海杨浦与援藏拉孜第十一小组全程护航,从赛事报名的无缝对接,到食宿安排特意准备的酥油茶,再到医疗团队量身定制的高原适应方案,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关怀。提前十天来到上海适应场地,拉孜雪鹰队还与杨浦区男子U15队伍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友谊赛赛场上,藏汉双语的加油声此起彼伏,高原耐力与灵巧传切相互碰撞,相得益彰。对这些来自拉孜中学的队员来说,每年夏天来到上海参加新民晚报杯的经历,一次次坚定了他们的理想。贡嘎顿珠说:“未来,我想当一名职业球员。”新民晚报杯让西藏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为他们的足球梦想插上了翅膀。

  莎车县第四中学主教练瓦日斯江在谈到对新民晚报杯的感谢时,深情地鞠了一躬。憾失冠军后,他让队员围成一圈,互相打气,随后他转过身,悄悄摸了摸眼眶。“不好意思,我给他们提了这样的要求,自己却没忍住。”平复情绪后,这位性情教练与大家约定,明年再来上海打全国交流赛。

  全国交流赛期间,赛事组委会还组织来沪参赛队伍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队员们先后参观了东方明珠以及豫园,沉浸式“打卡”上海著名地标,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8月23日,组委会精心打造了一场赛事40周年足球嘉年华活动,参赛队员们在歌唱、舞蹈、游戏中增进了友谊,共同奏响了属于足球、属于青春的交响曲。


迈向百年:续写传奇



上图:台州市路桥中学夺得2025新民晚报杯全国交流赛高中组冠军。


  2025年的新民晚报杯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升级。

  赛事首次引入专业数据统计系统,就像给教练和球员们配备了一位“智慧军师”。它能实时生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跑动距离、传球次数、射门成功率等。教练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更精准地分析球员的表现,制定更合理的战术。球员们也能通过数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升。

  在赛事直播方面,继上海赛区决赛后,本届全国交流赛再度邀请明星嘉宾进行全天候现场直播,娄一晨、刘越、李彦、王政、庄宁宇、张玉宁、杨旭、刘大祥、张一等沪上知名主持和足坛名宿组成的中超级别解说阵容,不仅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比赛,还如同免费的“大师课”,为小球员们传授了许多技巧。

  此外,作为新民晚报杯40周年的首创,本届赛事诞生了一支学生全明星队。评选规则十分严格,参评球员需要在比赛中达到一定的表现数值,同时在教师和同窗的日常考评中获得足够的分数,真正做到了选拔球技好、品行好、学习好的“三好学生”。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优秀球员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学习和踢球从来不是矛盾的。体育的本质是教育,每年来到新民晚报杯一展身手的球员,除了努力争取胜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足球这座桥梁,获得与更多同龄人交流、与同年龄段球员互相学习的机会。

  初中组亚军莎车县第四中学的队伍里,有成绩常年稳居学校前10的“学霸”;首度亮相新民晚报杯的中国香港赛区维港雄狮队里,也有会多种语言的“高能者”。

  颁奖仪式上,武磊作为学生全明星队队长,带领孩子们登台,领取全明星队定制战袍。从中国国家队队长到担任新民晚报杯全明星队的队长,武磊用实际行动引领着热爱踢球的青少年们共同成长。

上图:中国男足队长武磊(左二)领衔新民晚报杯首支全明星队。摄影/王哲


  40年来,新民晚报杯在青少年足球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宛如一座足球人才的摇篮,逾30万学子从中受益。许多知名的足球运动员,如范志毅、成耀东、谢晖、李彦、沈龙元、李圣龙等,都曾在新民晚报杯的赛场上留下过拼搏的身影。

  对于新民晚报杯的未来,各方人士充满了期望。中国足球青训“教父”徐根宝高度肯定新民晚报及其开创的这项青少年足球赛事,他表示:“1986年那会儿,青少年足球运动远不如现在这样普及,新民晚报社能够坚持40年办赛,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让更多的人来踢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晚报杯能继续办下去,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武磊曾如此评价新民晚报杯:现在孩子们踢球的条件真是太好了,上海能为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提供这样的平台也很重要。

  许多教练和球员也表示,新民晚报杯一年只有一次太不过瘾了,而且也希望能拓展到大学组和成人组、8人制和11人制。

  “最好每个周末都有比赛!” 中国足球名宿谢晖说。

  新民晚报杯已成为全国瞩目的青少年足球盛会,在“不惑之年”,它必将更清晰地履行初心,为孩子们孵化多彩的绿茵之梦,续写朝着“百年赛事”前行的传奇。记者|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