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们的好戏刚开始
点球被扑出!南通队在点球大战中惜败于泰州,2025年11月1日晚,南京奥体中心的62329名观众共同见证了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充满戏剧性的结局。这场历时176天的赛事,以85场对决吸引了243万现场观众、20多亿人次线上观看,成为火爆出圈的年度体育现象。
“苏超”的横空出世引发了连锁反应——“赣超”“川超”“湘超”等十余项省级城市联赛相继亮相,形成覆盖全国的“省超”矩阵。这些业余赛事以群众为核心、以城市为纽带,在激活文旅消费的同时,正为中国足球的基层生态注入持久动能。
“苏超”的奇迹

上图:11月1日晚,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总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泰州队球迷为球队加油助威。
首届“苏超”的终章以“黑马逆袭”的剧本写下传奇。常规赛排名第六的泰州队在决赛迎战从常规赛以来保持不败战绩的南通队,在90分钟内以0比0战平。随即进行的点球决胜中,南通队在首粒点球罚丢的情况下,第五个上场的队长李贤成的点球被泰州队门将戴曜城扑出。
那一刻,人们记住了泰州队队员的欢呼,也记住了李贤成的泪水。有人以意大利足球名宿罗伯特·巴乔当年在世界杯决赛上的类似经历来鼓励这个年轻人。南通队虽败犹荣,仍然被家乡父老赞誉为城市英雄。
62329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经典时刻,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中国业余足球的观赛人数纪录,即使放到职业联赛的中超,同样可以跻身历史上座率第二位。
“苏超”的影响早已书写了另一个传奇。赛事自2025年5月10日开幕以来,完成78场常规赛与7场淘汰赛,省级层面集结41家赞助商,较筹备初期的6家实现跨越式增长。
传播数据更显震撼:线上直播观看超20亿人次,各平台话题播放量近800亿次,从“南哥之争”到“常州笔画保卫战”,赛事衍生的地域话题持续占据热搜。观赛热潮从线上蔓延至线下,南京奥体中心连续7场赛事均超6万观众。为了应对持续不断的观众需求,“苏超”从第三轮起实行门票购买额度抽签制,南通与泰州的最终决赛,中签率仅1.2%。
经济带动效应成为“苏超”的另一张亮眼名片。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半决赛结束,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116.39亿元,同比增长34.7%;比赛主场城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71%,银联异地文旅消费增长26.48%。赛事创造的“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效应,让足球成为城市消费的引流入口。
“苏超”的成功源于多重因素的协同发力。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政府与民众的“双向奔赴”。从“南京发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推文引爆地域梗传播,到市长在公众号直接回应球迷停车难诉求,官方的亲民姿态与快速响应持续“圈粉”。
足球不仅是竞技,更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使得“苏超”在带动文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赛之余在主场城市观光,能享受大量优惠;赛前赛后都可以在场地外逛集市、享美食、或畅谈或高歌,何乐不为?
13个地级市的城市对抗叙事,带给人们强烈的归属感。无论是全力拼抢的队员,还是全家出动的亲朋、前来助阵的同事,甚至仅为感受氛围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每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寄托。
“苏超”并未像之前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昙花一现”,而是开始谋划下一届的新发展。江苏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此前表示,2026年“苏超”将确保球迷在五一假期有球可看,开赛时间相比2025年的5月10日会进一步提前。
同时有消息称,2026“苏超”淘汰赛阶段的赛制会有一些改变,可能引入“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取代单回合制。另外,拟为后五名队伍增设排位赛,维持各城市参与热度。
上图:“苏超”南通队赞助商米歌清酒将奖励球队50万元。米歌清酒掌舵人易昕表示:这份奖励只为致敬球队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燎原之势,因地制宜
“苏超”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之后,其火种迅速撒播。截至2025年11月,全国已有不少于10个省级行政单位启动城市足球联赛,有的地方还开展了城市内部各区县之间的足球联赛。
“苏超”的成功模式到底能不能复制?停留在争论没有意义,事实给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从比赛组织模式和“造梗”风格上看,2025年9月初开启的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与“苏超”非常相似:都是以地级市为单位组队参赛;“苏超”有“真南哥”之争、“赢了就能当省会”的段子,“湘超”也在开赛之前就传开了“十三充电宝战长沙”的谈资;“苏超”有官方在赛前主动发布的“城市特色对抗”网络素材,“湘超”的组织方和球迷网友们同样乐此不疲。
虽然在单场观众数据等方面赶不上“苏超”,但“湘超”有其“青出于蓝”之处。比如“官方造梗”能力:因为场内座位一票难求,永州队的主场居然推出了“树上挂票”,让球迷爬上体育场周边的树上观赛。第一眼看都以为只是笑话、P图,没想到这真的是组委会的官方政策。
在永州市足协发布的“树上挂票指南”里,规定了“挂票只限在树干直径超过50厘米的树上使用”“单人体重限制在160斤以下”。实际比赛时,树下有官方提供的梯子便于上树,还有民警执勤保证安全。同样在这份“指南”里,还出现了“严禁携带宠物观赛,包括且不限于蟒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乌梢蛇等”这样与当地文化历史密切关联的笑料,亦庄亦谐的操作方式迅速博得了网友的好感。随后永州主场又推出了“相亲票”,300张的免费赠送数量,迎来了两三千人的报名热度。
在各城市之间的常规赛、淘汰赛之外,“湘超”还创造性地推出了衍生赛:2025年国庆期间,“大湾区湖南人队”与邵阳队、娄底队进行了友谊赛,让在“第二故乡”奋斗的游子有回到家乡父老前展示的机会,“这一次,乡愁有了球衣号码”。
湘超联赛以“足球+综艺+文旅”的复合模式,创造了200亿元消费总额的成绩。例如岳阳推出“岳阳进球老板买单”活动,怀化打造夜市观赛集群,单市分别撬动3亿元与8500万元综合消费。
其他的“省超”各具亮点。江西的“赣超”,赣州主场4万球迷合唱《十送红军》的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次,新余赛区演绎《天工开物》主题舞剧,抚州赛场唱响《我在牡丹亭等你》,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成为赛事底色。浙江将足球联赛与“浙BA”篮球赛事联动,推出“体育周末双主场”活动,共享现场观众资源。
接近年底,一些“省超”的本年度赛事走向尾声时,还有地方的联赛在不断上新。2025年10月25日,赛程跨越3个月、全省18个市县参加的海南省城市足球联赛(“琼超”)开赛。海南足协表示:全国各地的球迷可在冬季南下,享受一场“穿着短袖看球赛”的独特体验,让足球旅游成为海南冬季旅游市场的新动能。
此外,云南省体育局发布公告:“滇超”将于2025年11月底至明年7月底举行。
“省超”纷纷上线的背景下,有业内人士提议:将来可以组织各省联赛冠军之间的比赛,让该领域“体育+文旅”的品牌效应、积极影响进一步扩大。
上图:2025年9月7日,在抚州开往吉安西的G9812次“赣超专列”上,工作人员和抚州球迷齐声呐喊助威。当日,这趟列车上载有382名抚州球迷。
“省超”赋能足球发展
有人认为,当下各个“省超”的本质是“足球搭台,经济唱戏”的文旅产品,“只能带动文旅,带动不了中国足球”,果真如此吗?
足球人口的显著增长是“省超”最直接的贡献。仅看“苏超”一家的数据已经足够震撼:超243万人次现场观赛,场均超2.8万人次,南京奥体中心7场比赛均超6万名观众;线上直播观看20多亿人次,各平台话题播放量近800亿次。2025“苏超”小组赛南通主场对阵苏州的赛前,一名女观众对《新民周刊》记者坦言:她之前是不看足球比赛的,因为今年南通队踢得很精彩,所以连续几场都来现场助威,“后面只要有比赛,我还会一直追下去”。许多原来不关注足球的人借由“省超”开始认识足球、了解足球,这样的增量对足球发展带来的推动显而易见。
业余赛事的低门槛,让更多足球爱好者可以登上赛场,为热爱而拼搏。“苏超”500多名参赛球员中,65%以上是教师、程序员、快递员等普通从业者,39岁的村支书戴虎攻入赛事第100球的视频全网走红,“球星来自身边”的故事引发了强烈情感共鸣。
“苏超”允许业余球员与少数职业球员同场竞技,而“赣超”做得更加彻底:551名注册球员涵盖多个群体,六成为学生,平均年龄仅23岁,且全部为非职业球员。
各地的足球竞技水平也得到了“省超”赛事的促进。仍以“苏超”为例,在文旅之外,它的火爆也切实推动江苏各市纷纷加强本地足球建设,以提升球队竞争力:淮安队面向全国公开招募符合资格的球员;南京队在本赛季半决赛失利后,当地足协于10月29日宣布将于11月和12月举办南京市超级联赛,旨在推动本地社会足球发展,并为2026年的南京队选拔人才;常州队在今年苏超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常州市委于今年7月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社会参与、青训建设、职业足球发展、人才培养、场地建设、产业链构建及国际交流等七大方面全面推进足球事业发展。
本赛季“苏超”的冠亚军在队伍建设上都基于扎实的青训阵容,打入四强的无锡队也是青训成果的典型代表,该球队70%的主力出自本地青训体系。“湘超”要求每支球队在比赛时必须同时至少有三名中学生在场上,发出了希望各地重视校园足球和青训的直接信号。
在赛事运营层面,“省超”的实践为职业联赛提供了可借鉴的民间智慧。例如,中超等职业赛事在今年的国庆期间缺席,而“苏超”“湘超”都在此期间安排比赛,“湘超”还增加了衍生赛事,都取得了多重领域的丰收。赛事氛围营造的“亲民化”,对于中国足球职业赛事而言,同样具备启发意义。
“省超”当然代替不了职业联赛,也与中国足球在竞技层面的成绩形成不了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其与职业联赛之间的协同发展、共同筑牢中国足球的根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赛终有落幕时,但“省超”带来的“体育+文旅”的好戏,才刚刚开始。记者|王煜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