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赛艇奥运冠军张灵、陈云霞
续写传奇,双双并进
“满分!”随后二人爽朗大笑,这是奥运冠军组合张灵、陈云霞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摘金后对自己表现的评价。两位姑娘站上过世界之巅,也体验过竞技的低谷,再次拿到冠军,她们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在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赛道上,她俩手中的桨叶翻飞,划出朵朵闪亮的浪花。全运会夺金的当天,在上海赛艇队位于广州的驻地,张灵、陈云霞向《新民周刊》记者谈到了一路走来的经历与感悟。
全运夺金,势在必得

上图:张灵(右)、陈云霞在十五运会的赛艇比赛中。摄影/李铭珅
2025年11月11日早晨,广州流溪河畔的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刮起了不小的风,带来一丝凉意。不过,风浪对张灵与陈云霞这对上海组合来说并没有带来什么麻烦,她俩从出发开始就稳居领先位置,最后以一个多艇位的明显优势,将十五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的金牌稳稳收入囊中,实现了对该项目的卫冕。
一个多月前在上海举办的2025赛艇世锦赛上,她们仅以0.88秒的微弱劣势落后于荷兰组合,取得银牌。因此,以两人在这个项目上的实力而言,国内很难有其他组合可以超越他们。不过,竞技体育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就在张灵和陈云霞出战决赛的前一天,在同一片赛道上,四个项目的夺金热门东道主广东队最终在这些项目上都只拿到银牌。陈云霞关注到了这一点,并且就此给自己和张灵提醒:我们也是夺金热门,一定要稳,不要像他们一样出现“小插曲”。
做到这么稳的秘诀是什么?“我们平时训练就练得扎实,这样比赛时就很有信心,因为平时练到了,就不会担心。”陈云霞说。张灵表示:平常她俩的训练量大、强度大,能感觉到自身在逐渐变强壮;再加上两人都是老队员,面对风浪能及时调整。这些,给了她们足够的信心。在2025赛艇世锦赛的闭幕式上,张灵就底气十足地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全运会肯定是要拿金牌的,势在必得!
两人都提到,以往参加全运会时,她们要同时参加赛艇的好几个项目的比赛;而本次她们主攻一项,压力会更小些。
实际上,整个2025年,两人的竞技水平都维持在比较高的状态。在2025赛艇世界杯的意大利瓦雷泽、瑞士卢塞恩两个分站赛,张灵和陈云霞连续拿到女子双人双桨冠军。到了真正家门口主场作战的赛艇世锦赛,两人在预赛中的速度依然是全场最快。
从世锦赛决赛的分段成绩来看,她们在前500米起桨很快,处于领先位置。但到了第二个500米,她们虽然总成绩领先,速度已经落后于荷兰组合。关键的第三个500米,张灵、陈云霞的速度位列全场第四,是最终憾失金牌的关键原因。
“我们按照赛前的技战术安排,发挥出了平时训练的水平,但之前没有与荷兰组合在决赛同场竞技的经历,对她们最后阶段的猛烈冲击还是预估不足,需要总结经验。”彼时,在2025赛艇世锦赛拿到银牌后,陈云霞这样说。
而在全运会夺金后再次复盘,张灵说:经过今年的两站世界杯和世锦赛的比赛,她俩已经清楚自身在冲刺方面稍微弱一点。十五运会的赛艇比赛与洛杉矶奥运接轨,已经把赛道长度从2000米改为了1500米,“强度更激烈了,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后半程的冲刺”。
“谁也离不开谁”
2019年、2022年,张灵、陈云霞作为中国赛艇队女子四人双桨项目的成员,两度加冕世锦赛。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她们与崔晓桐、吕扬搭档,在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中以6分05秒13的成绩夺冠,比第二名领先6秒多,优势明显,创造了新的世界最好成绩。
然而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她们的状态不佳,在这个项目上只拿到第六名。
从巅峰跌入低谷,两位姑娘都需要调整。陈云霞回忆:那段时间她更多让自己完全放空,去看书、写字,找其他事情做,把心态归零到和刚开始接触赛艇那时一样。那段时间之后,“我再一次回到国家队、回到备战之中,发现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变得更主动,就像重新找到梦想一样”。
张灵说得更简洁:“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有输有赢,用平常心去对待就好了。”
这次调整除了心态,也包括项目,她俩从之前的四人双桨换到了双人双桨。如此的变化,对两人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我和张灵在四人双桨项目上已经搭档很多年,形成的默契在双人双桨项目上依然能帮助到我们。并且,我俩在艇上的位置排列也和原来在四人艇上一样。”
陈云霞说。之前的四人双桨更多考验默契;相比之下,双人双桨则对单个运动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忆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时刻,陈云霞说:在处于爬坡状态时是最难的,成绩今天好明天差,反反复复;还要凭成绩竞争上艇,压力特别大。她感慨地说:“在我比较困难的时候,张灵非常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我。”
张灵说,训练中有时发现陈云霞的状态不如之前、技术上可能有些变化时,她们会一起交流,告诉她如何配合、发挥得更好,通过这种沟通,两人的心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她们透露:除了一起训练,平时的生活中两人同样一起吃饭、一起逛街,在网上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彼此分享,默契就在这样的同频中越来越完美。
在性格上,张灵更为活泼外向,陈云霞更为沉稳内敛,两人的一动一静,恰成绝配。在2025赛艇世锦赛获得银牌之后,或许是看出了陈云霞的遗憾,张灵在受访时干脆利落地说:“作为上海运动员,在家门口拿到亚军,我们也很开心。”既是真情流露,同时也为陈云霞鼓劲。在十五运会拿到金牌后,被问到准备如何庆祝,张灵直接张开双臂给了身边的陈云霞一个大大的拥抱,两人心中的情感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宣泄。
正如她俩互相评价时提到的:“拿到这块金牌,我俩谁也离不开谁。”
上图:2025年11月11日,张灵(右)、陈云霞获得十五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金牌。摄影/李铭珅
“一切皆有可能”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今已经是奥运冠军的陈云霞,其实直到16岁才开始接触赛艇。在那之前,她练的项目是跳远和三级跳远。1995年,陈云霞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07年,12岁的陈云霞来到奈曼旗青少年业余体校,开始跟随王海清老师进行跳远和三级跳远的专业训练。在王海清的印象中,陈云霞上进、好学、有韧劲、能吃苦。“比如三级跳远涉及的跑步点,如果跑不好,她就非常在意,每堂课必须练好,练不好的话就非常着急。她很要强、不服输。”
2009年,14岁的陈云霞来到上海继续练习田径。直到2011年,教练姜述之为赛艇队选队员,他发现陈云霞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臂展等先天条件,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陈云霞回忆,那时的自己身高已经不再增长,开始变胖,不再适合田径。为了在体育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她跟随姜述之,从地面项目转向水上项目。就在2025赛艇世锦赛赛场所在的这片水域,陈云霞从在水上什么也不会、需要教练帮她克服“下水恐惧”,到2017年成为入选赛艇国家队的选手。
陈云霞进入国家队时,比她小两岁的张灵已经登上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舞台。前者来到上海的同一年,张灵入选上海市青浦区少体校赛艇队。在队里,她非常讨人喜欢,性格开朗、训练刻苦,各方面能力比较平衡,综合实力强。
2015年,她入选上海赛艇队,在当年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就获得了女子单人双桨和女子四人双桨两枚金牌。因为优秀的表现,随后入选了国家队,并很快挺进奥运会。
在外界看来,张灵是“科班出身”,一路的成长顺利而迅速。其实,她也曾遇到不小的挑战。她对刚进国家队时的一堂训练课记忆犹新:要在水上划七个五公里,相当于总计35公里,这还没加上准备活动和放松划。“当时我从来没划过那么长距离,划完以后两行眼泪哗哗地流。”
2019年年初,经过国家队的队内选拔,张灵与陈云霞走到一起,与其他队友组成了女子四人双桨项目队,两人就此紧密结缘。
回顾多年的赛艇运动生涯,陈云霞认为赛艇给予了她很多,比如让她完成了每个运动员的终极梦想——获得奥运冠军;人生因此添彩,并得到了很多潜移默化的收获。在张灵看来,通过赛艇,她体现了自身价值,实现了梦想目标。
上海是赛艇运动在中国的起源地,近年,赛艇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不少区域正逐渐流行起来。自2021年以来,上海赛艇公开赛每年在苏州河上展现百舸争流的动人场景,2025赛艇世锦赛在申城的举办让这项运动为更广大的公众所知。张灵和陈云霞也切实感受了这座城市越来越浓的赛艇氛围,尽管因为目前仍专注于训练和比赛,她们没有机会参与太多公众推广活动,但两人始终关心着赛艇在身边的发展。
她们期待更多的普通人能尝试和参与赛艇运动,包括加入赛艇俱乐部,融入拥有共同爱好的团队。在她们看来,赛艇有很多都是多人项目,对内需要默契配合,对外要发扬拼搏和竞争精神,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积极的帮助。而且,赛艇的开展场地在室外水面,它不仅带给人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还能让人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今年分别28岁和30岁,作为“老将”的她们,对年轻的赛艇运动员们有着自己的期许。“就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年轻人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只有自己变强大了,机会来临时你才可以抓得住。”陈云霞说,年轻一代赛艇运动员们面对心中的梦想时,可以把目标分成小段逐个完成,从中找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就会更有动力完成下一个小目标,慢慢接近终极梦想。“希望他们不怕吃苦,遇到困难时积极向上,特别是最困难时要顶住压力,要相信自己能够突破,突破后就会更上一层楼。”
而她们自己,已经踏上再次冲击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征程。“期待顶峰相见,一切皆有可能。”记者|王煜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