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你不知道的邓丽君

日期:2025-05-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网上流传着邓丽君翻唱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Beat It》,她用狂野的舞台表现力,颠覆了一贯的温婉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她音乐上的多样性和创新精神。你真的难以想象,这会是邓丽君!画上烟熏妆,烫上大波浪,摇滚起来的邓丽君!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逝世于泰国清迈,年仅42岁。今年5月8日,是这位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逝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过去了,对于邓丽君,你知道多少?你对她真的了解吗?

  邓丽君的音乐启蒙是黄梅戏

  1992年亚洲小姐决赛,邓丽君与徐小凤罕见同台合唱黄梅戏《戏凤》,这对邓丽君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她从小唱的,就是黄梅戏。

  1953年,邓丽君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虽然家里有好几个孩子,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她还是得到了最多的宠爱。她母亲赵素桂喜欢听戏,最常听的就是黄梅戏。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也爱上了听戏,在听过一遍后竟然还能唱出来,这竟成为了她的音乐启蒙。

  当时,1963年,李翰祥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创下连演162天、930场的空前纪录,黄梅调引发的思乡情也弥漫了歌厅。

  10岁那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参加了“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凭着一首《访英台》,没想到最后拿到了冠军。而当时担任评委的,正是后来为邓丽君的《甜蜜蜜》等众多经典歌曲作词的庄奴先生,这成为庄奴先生口中的与邓丽君的“半面之缘”。


  邓丽君与母亲赵素桂合影。

  邓丽君从此在当地小有名气,父母也不再反对她去唱歌了。后来,邓丽君到各地巡演,都要演唱一段助她成名的黄梅调歌曲。这也成为了她的保留节目。

  而1992年亚洲小姐决赛,也是邓丽君与徐小凤这对老友的首次合作。原来,二人早在年少时便已相识,没走红的时候就曾在同一家歌厅唱歌,大红大紫后,两人有时会通个电话聊几句,但是却很少有机会见面,更别说是合唱了。1992年再度相会,两位旧友便滔滔不绝,都觉得对方“没什么变化”,上了台,自然是默契十足了。

  邓丽君唱黄梅调走红之后,因为家中困难,很小她就开始赚钱养家。当时,邓丽君经常一个晚上演5场。爸爸、妈妈,三个哥哥和弟弟,都是她一个人养的。而她的妈妈就跟在邓丽君身后,腋下夹一个手袋,放每晚赚来的歌酬。

  从小,她就挣得多,花得也多。不仅要养家,她花钱也不吝啬。林青霞写过篇文章叫《印象邓丽君》,就说邓丽君出手超级大方,口袋里总是装满一两百法郎的纸钞,随时作小费用,“我看她给的次数太多,换一些五十的给她,她坚持不收”。

  邓丽君去世后,她的账户里只有500万港币,对于邓丽君这样的超级巨星来说,这点遗产确实不算多。

  邓丽君的感情生活

  今年4月28日,邓丽君的哥哥邓长富在接受台湾媒体的采访时,针对网络上一直盛传邓丽君和成龙有私生子的传闻,进行了明确回应。

  邓丽君发行的黄梅调唱片。

  邓长富明确否认了邓丽君和成龙有私生子的传闻,表示这是极其荒谬的一件事情。邓丽君生前曾多次公开表示过害怕生育,这一点就已经证明了她不会有私生子,两者之间完全是矛盾关系。

  成龙只是邓丽君感情生活中的一段插曲,邓丽君一生未婚,但她一生中的五段感情经历与她的歌声一样充满故事性。

  1966年,对邓丽君早有耳闻的朱坚来到邓丽君家里,称自己要办一个圣诞聚会,邀请邓丽君来唱歌。朱坚对邓丽君大为欣赏,于是他决定出资为邓丽君制作唱片。1969年,在朱坚的帮助下邓丽君制作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唱片——《凤阳花鼓》,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阿里山姑娘》。唱片发布后销量极佳,邓丽君的名字在台湾歌唱界一炮而红。在朱坚的帮助下,邓丽君的事业蒸蒸日上,邓丽君对朱坚也渐生情愫,而这时,朱坚因空难突然丧生,给邓丽君极大的打击。

  邓丽君遇到的第一个差点谈婚论嫁的男人是马来西亚富商林振发,而他的命运和朱坚亦有相似之处。

  1971年,18岁的邓丽君在马来西亚演出时与富商林振发相识,对方为追求她曾连续包场45天支持其演唱会,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计划结婚。林振发是马来西亚万字票王林水成的侄儿,时任吉隆坡大东亚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

  丽风唱片总裁黄连振是最早把邓丽君介绍给东南亚华人的伯乐,也是邓丽君十几年来事业的伙伴。1971年,黄连振在吉隆坡买下五月花大酒楼,请邓丽君前往为开幕周献唱。在吉隆坡登台表演时,她发现连续三天前三排的观众脸孔,竟然没变过。原来是吉隆坡大东亚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发很喜欢她,特地花钱包了前三排,邀请亲朋好友来听歌,邓丽君唱45天,他就整整包了45天。

  林振发比邓丽君年长5岁,还喜欢骑马,是个业余骑师。他常常邀请邓丽君骑马、打球,也陪她去吃福建面、怡宝河粉和鸡脚。

  1973年,邓丽君转向日本发展,两人的婚事因邓丽君到日本发展暂时耽搁下来后,1978年某天晚上,邓丽君收到一封紧急电报,上头写着林振发心脏病发、情况危急,邓丽君隔天立刻搭机直飞吉隆坡,结果上了飞机,翻开当天的星岛日报,竟然看见心爱男人林振发的死讯。

  悲痛欲绝的邓丽君后来发行专辑《一封情书》。她以对林振发万分思念之情,演唱了包括为林振发生前所喜爱的《晨光下的恋情》等多首倾吐深情的歌曲。

  1979年,邓丽君在美国留学期间与尚未成名的成龙相恋。两人因文化差异和成龙的自卑心理产生矛盾,例如因点餐习惯冲突,邓丽君偏好西餐礼仪,成龙则因不熟悉而抗拒。邓丽君去世前曾致电成龙,但未接通,成为成龙的终生遗憾。

  1981年,邓丽君与马来西亚“糖王”之子郭孔丞订婚,但郭家祖母郑格如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她退出歌坛、断绝演艺圈关系并提交身家资料。但邓丽君拒绝放弃事业,最终选择解除婚约。这段经历被视作她对独立人格的坚持。

  1989年,邓丽君在法国结识小15岁的摄影师保罗,对方成为她的私人助理。尽管年龄差距大,保罗的浪漫为她晚年带来快乐,但也被批评未能妥善照顾她的健康。

  保罗会陪着邓丽君做很多她喜欢的事情,两人一起去看艺术展览,一起在塞纳河边散步。邓丽君也很照顾保罗,全力支持他去追求自己的摄影梦想。

  邓丽君与法国男友保罗。

  保罗在邓丽君离世之后,很长时间都沉浸在痛苦之中。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着和邓丽君有关的东西发呆。后来,在邓长富的劝说下,他才慢慢试着走出来,最后重新组建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邓丽君去世时,除朱坚和林振发已作古之外,其余三位男友和前男友,都健在,但他们都缺席了邓丽君的葬礼。

  邓丽君征服日本歌坛

  1973年,日本的宝丽多公司找到邓丽君,对她说:“您很厉害,如果您能来日本的话,将会是我们的荣幸。”结果邓丽君去了以后,却被安排去做夜总会驻唱,其间还遭到一些醉醺醺的客人无理放肆。

  但面对语言和文化障碍,邓丽君并未退缩。她努力学习日语,融入生活,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日本乐坛站稳了脚跟。

  1974年,邓丽君发行了她的首张日语单曲《空港》,这首歌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和邓丽君深情的演绎,迅速走红,从全日本2000多位新人歌星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全日第十六回唱片大赏”的新人奖,为她在日本乐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张单曲的出现好似一阵春风吹进日本乐坛,短短一个月就打入音乐排行榜前15位,总销量高达70万余张,创下宝丽多唱片公司旗下艺人最高限量纪录。在日本,邓丽君艺名改为音译自她的英文名Teresa Teng的テレサ・テン(泰丽莎・邓),从此这个名字便在日本人的心里打下了烙印。

  年轻时的邓丽君在日本街头随拍。

  此后,邓丽君在日本乐坛持续发力,推出了多首热门单曲和专辑,如《夜渡》《再见,我的爱》等,这些作品都深受日本歌迷的喜爱。1984年,邓丽君发行了日语单曲《偿还》,这首歌在日本电台听众点播率极高,刷新了日本乐坛的纪录,在ORICON公信榜销量44.3万,总销量150万。在这一年,邓丽君获得第19回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年间大赏及最优秀歌手奖等日本乐坛重要奖项,从而巩固了自己在日本乐坛的地位。

  从1984年到1986年,邓丽君凭借《偿还》《爱人》《任时光在身边流逝》等作品,取得了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三连霸的畅销纪录。此外,她还三次受邀参加日本年度最大盛事的红白歌唱大赛,与日本歌坛的众多巨星同台竞技,展现了她的非凡实力。后来,1994年,红白歌会再次邀请邓丽君,但邓丽君言希望把机会让给新人,委婉谢绝了。第二年,她就去世了,日本红白歌会也感到非常遗憾。

  她在日本歌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当时日本乐坛的顶尖歌手之一,这是迄今为止,华人歌手在日本乐坛取得的最高成就。她以精湛的日语发音和深情的演绎,赢得了日本听众的喜爱和尊重。她的日语歌曲《任时光在身边流逝》(《我只在乎你》日语版),至今仍在日本歌坛保持着高人气。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去世,日本的TBS电视台在确定消息后,立即停播当天该时段的节目,制作了特别节目,悼念邓丽君。邓丽君的单曲《任时光在身边流逝》于1998年入选“20世纪中感动全日本的歌曲”,位居第16位,这是唯一一首非日本本土歌手演唱的歌曲。

  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2009年“大日本歌谣史——昭和50名曲”评选中,《任时光在身边流逝》位居第五位,历年来被众多日本歌手翻唱和演唱,诸多等等。除了各项奖项,日本还出版了大量邓丽君相关书籍,播出追忆邓丽君的电视节目,还于2015年在东京举办了邓丽君逝世20周年逝世音乐会。2017年,为纪念邓丽君逝世22周年,诞生64周年,出道40周年,日本节目《金SMA》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再现邓丽君,她款款出现,演唱了一曲《任时光在身边流逝》,最后曲终人散,现场观众感动落泪。

  邓丽君什么歌都唱过

  网上流传着邓丽君翻唱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Beat It》,她用狂野的舞台表现力,颠覆了一贯的温婉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她音乐上的多样性和创新精神。你真的难以想象,这会是邓丽君!画上烟熏妆,烫上大波浪,摇滚起来的邓丽君!

  和我们固有印象中的邓丽君不同,邓丽君本人是求新求变的。早在1983年12月她在香港红磡开演唱会时,邓丽君就翻唱了当年欧美流行音乐排行的冠军单曲《Every Breath You Take》。这是由警察乐队创作,发行于1983年的经典之作。她还唱过Joan Jett的《I Love Rock N' Roll》,化身摇滚女郎的邓丽君就没有拿不下的歌曲。

  邓丽君会多种语言,是个语言小天才。邓丽君除了国语之外,还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日语、法语、马来语等外语和中国的地方方言,如闽南语、粤语以及上海、山东等地方方言进行会话交流。

  她唱过的歌可不止国语歌曲而已。除了日语之外,她还唱过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印尼语、粤语、闽南语歌曲。据统计,邓丽君曾用8种不同语言演唱过1267首歌曲。其中,邓丽君用国语唱了837首,日语276首,英语59首,闽南语36首,粤语28首,印尼语28首,意大利语1首,西班牙语1首。

  由于邓丽君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颇大,靠着不断地在秀场巡回演唱,她学会了马来语。虽然不会说印尼语,但是凭借马来语的基础,用罗马拼音唱出28首印尼歌曲,出版了首张印尼文专辑。她还将《再见我的爱人》和《何日君再来》等脍炙人口的中文歌翻成印尼文。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邓丽君的代表作《甜蜜蜜》,原本就是一首印尼语民歌!国语版《甜蜜蜜》由香港宝丽金公司制作,最早被台湾歌林唱片收录在邓丽君的个人专辑《难忘的一天》中,于1979年9月20日在台湾等地代理发行。随后,香港宝丽金将该曲收录在邓丽君的同名专辑《甜蜜蜜》中,于1979年11月15日在香港等地发行。

  《甜蜜蜜》翻唱自印度尼西亚民谣《Dayung Sampan》,此民谣上世纪50年代先后被改编成多首华语歌曲,如黄源伊演唱的《划船歌》和巫美玲演唱的《可怜阿伯大》等。70年代中期,邓丽君为答谢印度尼西亚等地歌迷的爱护,签约印度尼西亚Indra Records公司,录制了28首印度尼西亚语歌曲。这些歌曲多数是以邓丽君的代表作品重新填写印尼语歌词,另外几首则为她演唱的印尼本地歌曲。其中便有她1977年录制的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也就是说,邓丽君是先唱了这首歌的印尼语原版,之后才有了《甜蜜蜜》这首经典国语歌曲。

  由于邓丽君在1977年录制《Dayung Sampan》时对此曲的旋律比较满意,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宝丽金公司唱片制作人在与邓丽君筹备国语唱片之际,决定选用《Dayung Sampan》的曲调制作国语歌曲。最终曲谱被宝丽金员工交由庄奴填词,庄奴接过曲谱后,向人询问得知这首歌是交给邓丽君唱的。因为庄奴和邓丽君除了后者10岁时参赛见过“半面”,之后再未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庄奴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成年后的邓丽君,在他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那个人长得很甜并且歌声很美的女歌手,便和“甜蜜蜜”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于是,仅仅五分钟就完成了《甜蜜蜜》的歌词。庄奴称如果不是因为邓丽君,他也许写不出这样的歌词,如果不是想到写给邓丽君,也许歌词就会大不一样了。庄奴说他的文笔并不好,但是旋律很好。让别的词作家写,可能比他写得好,可是偏偏碰上他,填了个《甜蜜蜜》,又偏偏是给邓丽君唱,都是巧合。

  1979年,《甜蜜蜜》一经发行,便大获成功。不久,庄奴收到邓丽君的来信:

  老师:在这次的来信中,您谈到一些演唱方面的问题,也谈到录音时应注意的事宜。这些细微的细节,您都替我操心。由此可见,您和一般老师不同。虽然您和我不见面,其实我觉得不见面,比常在一起还近,您确实是为如同父辈的长者。最后还要告诉您,《甜蜜蜜》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也是我最满意的。我这样讲不是夸大我自己,吹嘘我自己,我另外的含义是您的词填得太好太完美。显而易见,您写词填词的功力已到了极高的境界。——小丽敬上

  作为邓丽君的御用作词人,庄奴与邓丽君的交流却靠的是书信来往。即便如此,他们却有着一生的师生情谊。也许,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好典范。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