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大电影,然后呢?
成本仅20万美元的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在北美狂揽3500万美元票房,回报率超170倍。
《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我亿万富翁老公的双面人生)单月收入突破350万美元。
短剧平台ReelShort和DramaBox分别包揽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冠亚军……
仅仅是把“霸总”“逆袭”“甜宠”“升级”等中式爆款短剧中常见的叙事套路翻译成英文,就成功撬动了全球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短剧下载量超2.59亿次,收入突破24亿美元……
有不少中国小伙伴感叹:打开出海短剧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的英文都变好了,哪怕没有中文字幕,一看就是好几集,毫无理解障碍!
腾爱优集体下场
上图:听花岛2024年制作出品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单日充值突破2000万元。
在出海短剧取得惊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国内的微短剧市场,也早已发展到了next level:被称为“百亿俱乐部”的短剧头部厂牌“听花岛”,所有剧集的播放量加在一起已经超过百亿次——《我在80年代当后妈》《请君入我怀》《家里家外》……随同这些热播剧一起水涨船高的,是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经突破了500亿元。
尽管微短剧的爆发元年仅仅是四年前的2021年,但是经过四年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微短剧的平台格局、内容创作、市场结构,还是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
从前,一部微短剧的成本不过一二十万元;如今,普遍涨到了七八十万元。从前,一家腰部内容制作公司,一周可以生产一部新的微短剧;如今,速度提升到一周五六部微短剧上新。
速度和质量都在肉眼可见地提升,这与三大视频平台(腾讯、爱奇艺、优酷)的纷纷下场脱不开关系。
以腾讯视频为例,从2024年底开始布局竖屏短剧,迄今已经火速上线超过2万部剧集,总时长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长剧。《重返八零共白首》《与凤吟》《错嫁君》《昭示录》《千局神算》等剧热播不停,2025年上半年已经有24部短剧分账票房破百万。
爱奇艺平台的微短剧总数也达到了1.5万部,除了单月分账超过百万元的自制爆款剧《炙爱难逃》等之外,还做了不少合作布局——和行业上下游数百个合作方建立深度合作,组建多个工作室,还储备了近两万部IP,供所有的合作者进行选择和开发新剧。
优酷视频也在2025年成立了“微短剧中心”,还创建了“扶摇计划”“好故事计划”,扶持创作者。升级后的分账规则,独家短剧S级单价从6元涨至16元,A级从4元涨至8元,优质作品分账收入大大上浮。
所有平台都在铆足了劲抢占短剧赛道,力争出爆款、出精品,力图锁死年轻人的注意力。
到了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上图:听花岛的《请君入我怀》是2025年春天的一部爆款短剧。
不过反常识的一个事实是:腾爱优三大件的短剧用户日活时长,还没有“红果”多。
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短剧平台,红果短剧自2023年8月独立上线以来,一路实现爆发式增长。凭借“免费看剧+看剧赚钱”的模式,其日活跃用户已经飙升至1.2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间长达1.38小时——假如一集短剧以2分钟计算,每个用户平均每天要看41集!(这还是2024年底的数据)
2025年上半年,红果就诞生了14部播放量破10亿的爆款剧。商业变现能力同样惊人:2025年3、4月连续两月分账金额超过5亿元。与此同时,红果的兄弟平台:木叶短剧、咸柠短剧也纷纷跟上,一起构建微短剧生态矩阵——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报告(2025)》,总计推动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
随之带来的微短剧市场规模,也在2024年达到了504亿元——这个数字的可怕就在于:2024年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也才425亿元。微短剧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市场规模就超越了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大电影。
在上海电视节的微短剧主题论坛上,红果短剧的总编辑乐力认为,未来的微短剧,会像电影一样,在类型上变得越来越多元:“最早微短剧都是偏霸总一类的,现在真正写实类型的微短剧,像《家里家外》出来之后,带火了一批,接下来第三季度,陆陆续续会有一批以年代创业、年代励志相关主题的微短剧在红果上播。包括一些偏悬疑类、仙侠类、刑侦类的微短剧也会出来,这对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现象。”
常有人问他,红果有什么好的选题,乐力的回答是:“过去电影电视剧火过的选题,都可以考虑去做——不是指把电视剧再拍一遍,而是因为这些选题火过,说明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这些选题,当年受制于各种成本,加上如今时代的变化,用户对很多内容都会有新想法——在当下这个时代里面,用微短剧的形式尝试这些选题内容,我们也非常鼓励。这样行业才能持续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是一个内容行业最需要的。”
越来越拥挤的短剧赛道
500亿元的市场规模,蛋糕大了,大家都想来分一块也是常情。这不,广电国家队“央视频”也把微短剧创作当作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不但努力创作优质内容,还推出“微剧加电商”模式,希望观众看着剧就把该采购的直接采购了。
国家队带了头,民营企业也不遑多让。可能是受到字节跳动与番茄小说合作的启发,宣传“免费看书100年”的网文平台“七猫小说”今年也开始大力投入搞短剧——6月份新上线的一部《选个纨绔当爹,养成皇帝就好了》,48小时充值破千万元。受到现金激励后,七猫现在不但在上海设立了短剧新公司,还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布局了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几家公司一起做短剧,把平台上的10万多个网文IP全部开放出来,吸引创作者进行开发。据说今年下半年的一个小目标是:高铁、机场、绿皮火车乃至电梯广告屏里都能看到七猫短剧。
主打社区凝聚力的“小红书”,也推出了小红书精品短剧,在今年春节档正式上线了首个精品短剧剧场。
小红书精品短剧负责人啡卡表示:“小红书有3亿月活用户,其中有50%的年轻用户群体,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因此,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都在小红书,我们逐渐观察到,在喜欢小红书的人群当中,大家开始对短剧上头,这群年轻人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审美的定义者和话题的共创者。”
在拥挤的短剧赛道,小红书对自己能做好差异化的短剧有满满自信。“第一点,在内容生态当中,小红书里UGC内容转化率高达30%,用户自发形成看剧、讨论、二创闭环生态,他们真情实感安利自己喜欢看的剧。第二是宣发种草,通过精细化排播,前期通过内容卡点制造悬念,配合主创实时互动,让剧集热度持续发酵。这种运营不是简单推流,而是像养一棵树,不断延长内容生命力,让短内容也能被细细品味。第三是互动运营,每一部精品短剧上线期间,我们非常鼓励幕后人一起分享在拍摄期间的趣事,相比设计精美的海报,‘活人感’内容更容易带动圈层的扩散。”啡卡相信,“社区不是渠道,而是内容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小红书短剧的底层逻辑。”
目前,小红书爆款短剧《痴人之爱》的剧集主话题笔记,总浏览量已经达到2.1亿,在啡卡看来,“这意味着这部短剧激发了UGC用户的创作热情”。
上图:小红书爆款短剧《痴人之爱》的剧集主话题笔记,总浏览量达到2.1亿。
有爆款模板,但切忌模仿
可以想象,微短剧市场的未来,一定是一个越来越拥挤的赛场。在国家队、民营队乃至UGC用户纷纷涌入的同时,微短剧行业,尤其是内容和商业模式上,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短剧行业需要聚焦三个关键方向:“第一,要让短剧成为年轻化的文艺载体,为有艺术才华与创作激情的年轻编剧、导演、演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第二,短剧要构建时代精神坐标系,我们鼓励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灵感,能承载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第三,践行平台责任,从流量逻辑转向价值逻辑,我们认为真正可持续的内容生态,应当回归到用户价值。”
爱奇艺则打定主意要将年轻人计划进行到底。爱奇艺微剧中心总经理孙晨阳说:“要做什么样的微短剧呢?精品、年轻和创新——精品,用户喜欢就是唯一标准;年轻,不仅仅指的是受众的年龄,更是指内容要有活力,有锐度;创新,是内容的永恒魅力,也是我们的核心追求。”
而在创作激励政策上,各平台也毫不手软。比如“河马剧场”,在保底基础上进行翻倍激励,单部剧保底最高能给到10万到20万元。剧集播出后还会根据播放量进行阶梯式分账,给予合伙人作品最高25万元的额外现金激励。当然,平台也想了许多办法去回收成本,比如在微短剧里直接加入电商内容,一键连接直播间(宇宙的尽头是带货嘛)。据河马剧场负责人张翔宇介绍,一部爆款微短剧里,某个演员的衣服、服饰所能带来的销量,所产生的电商商品流水,是内容创作团队“无法想象的金额”。
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古装微短剧拍摄。
高额的回报,势必会吸引大量影视人才往微短剧行业冲。一位长剧编剧坦言,从写长剧改写短剧,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降维打击”,微短剧有自己的创作逻辑。比如“黄金十秒”——一部剧首集的前10秒完播率非常重要,10秒完播率即使只差10个点,最终播放量就会呈现上百倍的差异。如何在10秒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显然和长篇电视剧先做好前情铺垫的创作规律完全不同。
在资深制作人冯祚临看来,微短剧是有所谓的“爆款模板”的:“但是这个模板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公式,更多是在动态进化的底层创作逻辑——无论是大女主逆袭还是霸总,这些爆款的底层逻辑就是给观众带来一个信息差,这个信息差又带来一个接一个的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以给观众带来付费的动力,带来持续观看的‘追看力’。那么这个所谓的爆款模板可不可以复制?很多公司也在做一些性别转变,做一些新元素叠加。这些叠加就像新瓶装老酒,怎么样让酒更香更浓?我觉得核心是我们创作者还是要找到人物底层的共鸣感,或者说核心的人类情绪的共鸣感,这个才是创作爆款的关键。未来发展‘故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故事力创作是非常值得大家花时间、花心力去做的。短剧人的长期主义,一定是研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讲好最有共鸣的故事。”
冯祚临提醒新入行微短剧的从业者,“切忌不要做反复的模仿。现在微短剧已经发展到2.0、3.0时代,不是大量复制所谓爆款、重复的内容,就能再赚钱的时代”。记者|阙政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