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已死?当代武侠何去何从
武侠小说三大家古龙、梁羽生、金庸相继离世,与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相比,武侠文化明显显得后继无力。
近几年翻拍的金庸古龙影视剧,基本骂声一片;徐浩峰和路阳导演的小众武侠作品差强人意,但终归不是大师手笔;曾经以为黄易够“地摊”了,岂料现在网文里的水货更多。
新时代里的武侠文化还有没有希望?
老江湖一再翻车
上图:徐克“乱拍”的电影版《笑傲江湖》,让金庸大为不满。
TVB之后,已无金庸武侠剧!
所以武侠影视剧的式微,不是近两年的事,早在新世纪初,就已是强弩之末。
自从张纪中用一元钱象征性地从金庸手上拿走了《笑傲江湖》的版权,内地重拍的金庸剧一直处于争议的浪潮之中。李亚鹏演的令狐冲,木讷有余,灵气不足,与之前李连杰、许冠杰、吕颂贤等人塑造的经典令狐冲形象都有很大的差距,因而也饱受诟病。
原本对金庸先生承诺的此剧对原著绝不改动,张纪中也没有信守诺言。在中山大学与学生们交流时,金庸先生谈到此剧时说:“这出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他们还是用心拍的,道具、布景呀,都挺努力,比港台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得多,这点我很佩服。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他们认为令狐冲出场太晚不好,我认为这是不成立的。他们也拍过《三国演义》,诸葛亮什么时候出场的?他也没参加桃园三结义嘛;《水浒传》里的宋江何时出场的?还有外国优秀电影《乱世佳人》,克拉克·盖博不也是很晚才出场的吗?”
这股风潮席卷之下,连武侠电影一代宗师徐克都迷失了自己。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原本被武侠迷寄予厚望,没想到却口碑、票房双扑街。
1992年,徐克筹拍《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在原著中,东方不败是个男人,只是因为练《葵花宝典》变得不男不女。而在电影中,徐克脑洞大开,直接让林青霞来演东方不败,而且还让东方不败与李连杰饰演的令狐冲有了感情,这让金庸看了之后大为不满,放下狠话:“以后自己的作品永远不会交给徐克拍摄!”
于是,之后的30多年,徐克再没有“染指”金庸武侠的机会,直到金庸去世之后。30多年前,徐克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以眼花缭乱的视觉设计令人耳目一新,30多年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让人大失所望。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时,徐克写下长文纪念金庸,文中写道:“先生著作游刃于我中国文化、历史虚实之间,成就文学武侠,挟无疆创意驰骋天地,携壮志宏观导人仁于侠,妙笔描绘奇人高手云集,巾帼出众令人刮目相看,骇世神功引喻讽刺空前,侠义传奇豪情波澜壮阔,传世巨著遍游四海,陪伴不同年代成长超过半个世纪,经典神作已影响深远。先生浩瀚精神,傲视天下之大义,临泰山崩塌不惧之大勇,知极难而不退的勇气,迄今仍笼罩我辈创作领域。”
写得慷慨激昂,可是,今年他交出的这份答卷,金庸先生倘若看了,恐怕也是不能满意的吧?《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被徐克拍成这样,实在是说不过去的。这部电影既不能与巅峰时期徐克的武侠经典相提并论,也不能体现金庸小说的厚度与深度,连电影片名中标榜的“侠之大者”也成为了一句空话。
上图: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金庸小说改编如此,古龙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去。2016年,尔冬升执导了改编自古龙小说的《三少爷的剑》,电影公映后,豆瓣评分4.8分!1977年,作为演员的尔冬升凭借《三少爷的剑》中帅气俊朗的扮相红极一时,40年后,他自己执导的《三少爷的剑》被吐槽的口水淹没,而这部电影的监制居然又是徐克!
徐克和尔冬升这样的老江湖面对自己最拿手的题材,却一再翻车,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谁能“革金庸的命”?
武侠小说写作需要极高的素养,绝非普通作家能够胜任。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体现出两位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学养,没有深厚的功底想要学金梁二位大家真是痴人说梦!即便是架空系的古龙,其小说写法大开大合,制造悬念的功力一流,小说中也是金句不断,古龙风格独具的武侠小说,恐怕也只有古龙这样的性情中人能够写得出,岂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写得了的?
网络文学兴起后,大量作者涌入武侠领域,但缺乏传统武侠的创作功底。部分作者急于求成,不愿深入研究武侠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导致作品质量下降。现在武侠世界的崩塌,最关键的还是没有优秀的作者。这其实也不能怪现在的环境,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龙在世的时候,武侠小说正当红,写作者扎堆,可是又有几人能达到金梁古三位的境界?卧龙生、诸葛青云、黄易等武侠小说名家的作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已经是“地摊级别”,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更不要说之后狗尾续貂的网络仙侠小说,故事俗套,靠游戏般的升级硬凑字数,动不动长达1000万字,这样的注水小说,可以赢得一时的热捧,但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80年代台湾地区拍摄的武侠电视剧《神州侠侣》《圣剑飞鹰》《飞花逐月》等,现在恐怕没有几个观众能坚持看得下去。那时候,拍摄技术简陋,拍出这样的电视剧还情有可原。到2000年张艺谋拍摄武侠大片《英雄》时,投资3000万美元,集结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及甄子丹这样的顶流巨星,虽然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是剧情空洞,失去了真实性。给观众的的感觉是演的不是人,而是神。在唯美的画面之下,是导演对武侠肤浅的理解。很遗憾,2000年后这种肤浅的理解弥漫在整个电影制作和小说创作中。以为武侠小说就是打打杀杀,为了追求唯美,就让演员吊上威亚在空中飞来飞去,既没有对侠之真谛的深入理解,也失去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实际上从《英雄》之类影视剧兴起之后,就注定了武侠的没落。
上图:张艺谋的《英雄》被认为剧情空洞。
进入21世纪后,金庸剧的翻拍,《倚天屠龙记》(2009)豆瓣评分5.5分、《天龙八部》(2013)4.7分、《天龙八部》(2021)3.4分、《神雕侠侣》(2014)5.4分、《新笑傲江湖》(2018)2.5分、《鹿鼎记》(2020)3.2分,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徐浩峰和路阳的电影开辟新的武侠电影之路,不论是徐浩峰的《师父》还是路阳的《绣春刀》都有新意,但两人始终都未能扩大影响。徐浩峰电影的武打设计短促有力,但整体上受西方艺术电影的影响,不免有晦涩之嫌,从电影票房就看出,他的作品是非常小众的。而路阳的《绣春刀》则更侧重于对中国古代权力体制黑暗面的揭露,武侠,似乎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披上的一层外衣。他们二人终归不是大师手笔,没能重振武侠电影。
上图:不论是徐浩峰的《师父》还是路阳的《绣春刀》都有新意,但两人始终都未能扩大影响。
在小说方面,江南、沧月、步非烟等新一辈武侠小说作家的崛起也曾令人看到武侠小说复兴的希望,步非烟甚至提出“革金庸的命”而引发争议。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当时获得三等奖的步非烟说了一句话:要超越“金古温梁黄”等正统与经典,“是到了我们来说革命的时候了!”。
但时过境迁,这股风潮很快成为了过眼云烟。步非烟的“狂言”也证明只剩下狂妄而已。在金庸之前,旧派武侠小说中,仙侠就是武侠老前辈们玩剩下的东西,这些青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写仙侠小说就能革金庸们的命,何等的不自量力?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中有对国家、民族、社会、道义的冷静思考,有对人性的深入洞察,都不是如今玄幻网文小说所能达到的境界,遑论什么“革金庸的命”!
烽火戏诸侯创作的长篇玄幻武侠小说《雪中悍刀行》长达423章,曾获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银奖,走的是典型的爽文套路。其实质是直男YY文,笔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是美女,所有年轻男性角色都好色,抛开文笔不谈,就这样的思想境界,怎么能与金庸一辈的武侠小说家相比?
武侠文化的式微,武侠小说失去了它的读者,也是因为令武侠文化生根开花的土壤失去了。我们不再是那个梦想着仗剑走天涯的少年,而今天的少年们,也在网络中找到更多的兴趣所在。游戏、脱口秀、AI、极限运动……各种新事物侵占吞食着武侠文化的地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影像。个人以为,尽管不舍,武侠文化终将离我们而去,就让它们定格在金庸古龙的小说中,定格在30年前徐克天马行空的影像里,那是它们最好的归宿。记者|何映宇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