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民一周 > 正文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日期:2025-05-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朱国顺

  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们611所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方案吗?拿出来介绍一下吧。

  宋文骢是611所总体室主任,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会议的,并没有准备方案。他想了一下,借了几张投影用的空白胶片,把自己对下一代歼击机的理解匆匆画了几笔在胶片上,就在评审会上谈了设想。他认为新一代歼击机应该摒弃国土防空高空高速概念,突出敏捷性,突出近距格斗、中距拦射能力,采用鸭式布局,制空作战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并重。

  评审会沸腾了。海空军代表强烈支持611方案。但鸭式布局等新技术,中国是一片空白,这也是611所未参加竞标原因之一。航空部领导决定,各家回去完善方案,准备再次评审。实际上,这给611提供了后来居上契机。

  飞机前部使用鸭翼,在同等推力下可大幅提高机动性,让发动机发挥更大效力,难点在于鸭翼与主翼间气动关系复杂,当时普遍采用的机械飞控系统很难处理好翼面间耦合效应。解决难题的出路,就是运用最新的电传飞控系统。

  电传飞控先行者之一是法国,他们主导的空客320飞机,是世界第一款电传操控客机。611所鸭式布局歼10被确定为新一代歼击机后,中国组团去法国达索公司学习电传飞控,611所领导特意指派,让刚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5个月的杨伟一同参团去学习。达索给了电传飞控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软件,飞控数据和鸭式飞控系统,则只能中国人自己慢慢摸索试飞出来。

  1998年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中国就此有了跨时代的新型歼击机。

  方向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鸭翼加电传成就了歼10,也进一步成就了传奇战机歼20的诞生。光阴荏苒,歼20的总设计师正是杨伟。鸭翼的奇妙还在于,曾经依仗发动机优势不愿采用鸭翼的另一大国,历经蹉跎,最终在最新六代机概念图中,正式采用了鸭翼。但我们,已有了更新的创意。

  好马配好鞍。光有歼10是不够的,还要有相控阵雷达制导的霹雳-15E。空对空导弹是从红外引导起步的,这比较初级,容易被闪光弹、太阳等其它热源干扰。解决红外导弹容易脱靶的办法之一,是采用雷达制导的导引头,不易干扰、射程可以更远。但雷达很贵,小型化不易,最初采用的多普勒雷达功能不强,直到有源相控阵雷达出现。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迄今最好雷达,每个T/R组件都是一个能发能收的小雷达,若干个T/R再通过计算机控制,聚力成主动寻的雷达波束,基本指哪打哪。相控阵雷达的“缺点”是太贵,据说美国军舰上一套板状相控阵雷达费用,几乎占全舰价格的三分之一。我曾经去参观过国产先进战舰,当得知舰上“板”的数量时,真是又惊又喜。不能不很凡尔赛地说,世界上最好的相控阵雷达、性价比最高的相控阵雷达,都出在中国。这使得在霹雳-15E这样的空空导弹上,中国可轻易放主动相控阵雷达上去,作一次性使用产品。

  歼10加上霹雳-15E,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5月7日歼-10CE和霹雳-15E搭档,一鸣惊人。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作者 朱国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