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民一周 > 正文

“超视距格斗”时代

日期:2025-05-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朱国顺


  5月7日克什米尔空战,值得解析的地方很多。歼-10与霹雳-15一鸣惊人、体系化作战威力无比之外,一个十分重要却容易忽视的地方,在于“超视距格斗”模式,历经70年风雨,由美国人画了个饼却被东方组合圆满实现了。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从飞机诞生开始,空战大部分是视距内的格斗。无论一战时双翼机面对面开枪扔炸弹,还是二战乃至战后各种轰轰烈烈的空战缠斗、抢位、能量机动等等,都在试图以更好格斗动作占得先机,以赢取胜利。空对空导弹出现后,领航空之先的美国人,看到了“超视距格斗”巨大优势。空空导弹几十公里射程相比机炮几公里射程,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于是立即画饼,尝试“超视距格斗”模式。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正在研制的F-4战机。1955年麦道公司研制第二代喷气战斗机F-4,美军方要求飞机不再装机炮,只使用空对空导弹,在机腹部开槽半埋式挂载4枚AIM-7“麻雀”中距空对空导弹,射程可达20多公里,是当时“超视距格斗”最尖端武器。在越战最紧张的1969年,还专门推出一款AIM-7E-2格斗型“狗斗麻雀”。

  “超视距格斗”的美国梦没有实现。F-4加“麻雀”组合投入越战战场后,屡屡铩羽,战果寥寥。究其原因,一个是当时雷达制导不够成熟,“麻雀”先是用连续波雷达制导,后来改用多普勒雷达,都失的严重。第二是“麻雀”二十多公里射程不够远,对手依靠两大兄弟战术指导,超音速冲入目视距离内,将想象中的“超视距格斗”变成了目视格斗,用机炮开火屡战屡胜。痛定思痛之下,美国人不得不重新给F-4装回了机炮,还“一朝被蛇咬,一生怕井绳”,后续所有战斗机全部装机炮,就连F-22、F-35这样隐形战机都全部有机炮。

  隐形战斗机带机炮,还是有点“辱隐”的。美国人从一个创新极端,走到了另一个保守极端。

  战略判断的准确,远胜战术层面的折腾。

  新世纪后随着相控阵雷达出现,东方大国很快判断出蕴含的战略价值,集中力量猛攻有源相控阵技术。我在北京采访过“预警机之父”王小谟,他当时讲了一个故事,就是预警机选型。一般预警机都背负一个大圆盘雷达,因为初期用的是机械扫描雷达靠圆盘转动进行搜索。相控阵雷达出现后可以不用机械扫描,一些国家因而采用“平衡木”状一根小板装在轻型飞机上,可接近大转盘预警机性能。

  东方智慧是这样来考虑问题的。“平衡木”固然轻便高效,但如果依然做成圆盘状,里面放三大块有源相控阵各管120度,岂不是三个“平衡木”效能?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虽然都是圆盘,相控阵圆盘比机械扫描圆盘,实现了“代际鸿沟”。

  同样道理,“超视距格斗”不是创新路径不对,而是技术条件限制。F-4加“麻雀”是雷达和导弹不行,不是路径不对;F-22、F-35加机炮不是飞机和导弹不行,而是思维方式不对。遇到挫折就走回头路,这是战略思维的缺陷。

  到了有源相控阵时代,又有最好最有性价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以东方智慧来借鉴吸收历史上一切有益的探索,完全可以更快更好实现跨越式的进步。

  一场空战,表现出来的是比分,预示的是“超视距格斗”时代到来,根本的是战略思维的胜利。作者 朱国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