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没有奇迹
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很像阿拉斯加那片土地,看上去不错,但没有奇迹。
阿拉斯加对美国来说很有传奇色彩,当年只用720万美元就买下了152万平方公里土地,如今还是北美防空的第一道屏障,用州长迈克·邓利维的话说,这里是北美与亚欧大陆的战略十字路口。但阿拉斯加迄今依然是美国最地广人稀的州,也说明这里很难出现奇迹。当本届美国总统准备搞个“大新闻”首会俄罗斯总统时,他看中了阿拉斯加,但未必会有奇迹。
这是一件看起来比较“惊奇”的事情。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还说要对俄罗斯加大制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100%关税,但紧接着,他就说要举行阿拉斯加美俄总统会晤。假如用某位欧洲国家前外长的话说,这简直就是360度的转弯。
阿拉斯加会晤话题,是沿着俄乌冲突展开的。但历经美西方三年多的拱火加油,冲突已非一朝一日就能解开的绳结。这让会晤看上去不错,却很难有奇迹。
核心议题之一,是冲突双方目前战线的确定问题。经过三年多鏖战,战线已停留在俄乌接壤处四个州的偏西部分,俄军控制了卢甘斯克州的全部以及顿涅茨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的70%左右地方。如果要解开冲突绳结,就要确定目前战线的性质。
一种是就此定格,从此之后战线两边是两家。这个方案,有一方至少目前是不会轻易接受的。另一种就是战线变动,像美国总统讲的那样“会有部分领土的交换”。且不说“交换”概念的界定,本身就在考验双方的底线,即使是同意“交换”,最终走向依然会有马拉松式的讨论过程,不是一次阿拉斯加会晤就能解决的。
难有奇迹的最初迹象,出现在会晤消息刚传出后不久。积极支持乌克兰的欧洲国家和乌克兰领导人一起,接连声称不会在领土问题上让步,还认为会晤应该带上这些欧洲国家和乌克兰。表面上看这可以认为,这是为了避免美俄坐在餐桌两旁时,把他们当成桌旁的侍者和菜单上的名字。但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如果轻易接受阿拉斯加会晤的结果,他们可能在各自国家失去执政理由和基础。
持续三年多的乌东冲突,当事双方之外,卷入最深的是乌克兰背后的那些西方国家。美国是指令长、调度员和真正得益者,那些西方国家有点像过河卒子,扛起了所有、又毫无退路。无论是几千亿上万亿欧元援助,还是能源断供后承受飞来横祸式高价,政客们在煞有介事般作秀,他们的人民被引导着去买单。当美国开始抽梯子走人,政客们无论心中有多少匹马在草原泥地里奔腾,更要面对人们的反复质问。
唯一能支撑他们的,就是事情没完、一切还在未定之数。但阿拉斯加会晤开始后,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能做的,就是无论阿拉斯加确定了什么,他们需要不同意,虽然未必有用。否则,他们过去三年多所有的逻辑线都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政治影响力的消失,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不愿看到的。
在去阿拉斯加之前,美国官员专门去了欧洲,跟相关欧洲国家领导人交换意见,可能还包括“做思想工作”。但鉴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出现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奇迹,可能性很小。如果能在某个时间、某条现有战线上就地停火,后续慢慢再谈,已经是不错了。
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撰稿 朱国顺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