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穿纱着罗的直男君臣

日期:2025-05-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男人,虽然不方便穿彩色的花衣,但可以享受暗花的纱罗啊!   
撰稿|孟 晖

  在我们的印象里,往昔上层社会的传统男性与保守、内敛、沉闷画等号。然而,如果知道他们在夏天的官服乃是以半透明的纱罗制成,是不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丝绸是中国文明的伟大发明之一,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制出种类繁多的丝织品,厚薄不一,于是,按照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种类的衣料,就成了上层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项风俗,端午节这一天固定成为全社会集体换穿夏季服装的日子,一直到宋代,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都是试穿夏衣,当天,宫中要向皇帝进献夏季御服,皇帝也要赏赐群臣用特定面料制作的轻凉服饰,民间则是全体都在这一天收起春装,改穿适合新季节的、轻薄料子裁制的衣裙。

  纱、罗质地轻薄,所以自然地呈现为半透明的状态。按照传统习俗,人们在家闲居时,可以直接穿一件以如此料子制作的单衣。不过,一旦处身郑重场合,那就绝对不能穿着透漏,因此,在往昔,即使炎夏,无论男女,逢到办正事时,都要在华丽的纱罗外衣下再衬穿一层打底衣裙,以此避免暴露身体。打底衣裙可以采用布、绢等不透明衣料,但更多的是利用相对比较厚实的纱、罗品种,纱套纱或者罗套罗,乃是富贵阶层中流行的搭配习俗。这种风俗固然不利于祛暑,但视觉效果却华丽典雅。

  如此的着衣风尚一直延续下来,即使明清时代也是如此。山东曲阜孔府保留的服饰实物便是明证,那些珍贵的文物当中,不仅有绿罗织金凤女袍,更有历代衍圣公所穿的纱罗官服。故宫博物院也保藏着清代皇帝的“石青四团彩云金龙暗花纱衮服”,外面一件纱长褂上绣着团花云龙纹,内里的长纱袍则几乎被金龙绣纹以及海水江牙纹满覆,透过外层的纱色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就是清代皇帝在夏天所穿的正式“龙袍”啊,真是低调的炫耀。如今,人们通过影视,对清代的朝珠补服很是熟悉,但却不知道,在当年,到了夏天,从天子到大臣,乃是采用纱罗朝褂与打底朝袍的两件套,里外交映,美美哒。

  传统纺织工艺高度发达,能在纱罗面上织出各种本色的花纹,称为暗花纱、暗花罗,这就给了官员们尽情追求华美与风流的机会。作为男人,虽然不方便穿彩色的花衣,但可以享受暗花的纱罗啊!结果就是大家争相用最轻薄、本色花纹最为繁复俏丽、最新品种的纱罗制作补服,以致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亲自发布指示,规定了若干种花纹不那么热闹、质地也相对厚一些的纱作为夏装的料子,其他过于时髦、特别透明、特别薄的花纱则明令禁止,免得大臣们的衣服显得轻浮。

  想一想当年紫禁城内外,成群结队的大男人都是厚纱袍外罩着轻纱褂,那场景也很奇妙。因此,我们该修改一下对古代中国男人的刻板印象,人家也是爱美爱俏得很呢。撰稿 孟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