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刺鱼咸酸饭
阅读提示:后发制人的优势,就在于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没被大面积覆盖,值得小心守护。
沈嘉禄
新场镇大概是上海最后一个伊甸园了吧。此处所谓的伊甸园,与迪士尼乐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评判对象,它被抹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在表述上指向一线柔和的历史投影,或者对应农耕文明悠扬的、缓慢的、略带伤感的尾声。那么表述归表述,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场镇,则在众声喧哗中进入“秘境探访者”的视野。
新场在城市大开发的浪潮中一直被挤到边缘地带,倒有幸以安静与寂寞保住了最后的机会。新时期旅游业的勃发兴盛,使它欣然跃出水面。后发制人的优势,就在于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没被大面积覆盖,这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激流勇进中,在人们普遍怀旧的情绪中,值得小心守护。2008年,春梦苏醒的新场古镇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新场不新,老而弥坚更值得尊敬。镇上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率为55%以上,这个比例使它成为浦东地区唯一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历史古镇。去年五一长假期间,在家宅得无聊,就举家出动去新场逛逛。穿过牌坊进入古镇,好比一条鱼陷入了泥潭,只好随着人流缓慢移动。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街道后面隐藏着的一条条河道,河上横跨着形制古朴、雕刻精良的拱桥20多座,被文物学家称为“家门口的文物”。石驳岸上有许多参天古树,驳岸上的石块还凿出了供舟船系缆绳的“牛鼻子”。最有看头的当然是老房子,新场保存着100多幢明清建筑,据说还有元代建筑,白墙黛瓦、画栋雕梁,庭院深深,花木扶疏,极富江南风韵。同时又因有不少房子的主人有大城市的游历,甚至出国喝过洋墨水,于是在设计房屋时别出心裁地将中西建筑元素熔于一炉。
新场镇的旅游开发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但当地政府头脑清醒,也有眼光,坚决保留了原有的人文生态,镇上居民的大多数为土著,开店经营的也多为原住民,乡音中有浦东说书的铿锵腔调,十分亲切。去年没有在江南第一茶楼喝上茶,在河边小饭店吃饭还等了足足一个钟头,可能是生意太好,厨师来不及精耕细作,菜肴有失水准,杂鱼烧年糕算是可口的。街上的草头饼、大肉粽、酒酿饼和油墩子也不错。我们还在一家小店里买了几棵老板自家腌的雪里蕻咸菜,回家烧竹笋、豆腐一流。
上周与朋友相约再访新场,专为美食而去,特意避开了双休日。先品尝了张记鸡汤豆腐花,据老板称他家已经做了三代,豆腐花是用本地所产的竹枝黄豆,在石磨上磨成浆后用盐卤点化而成的。脂玉般的豆腐花盛在碗里,撒上榨菜、虾皮、黑木耳等,再将鸡汤兜头一浇,嫩滑鲜香,胜过凡品多多。又尝了他家的荠菜肉馄饨,野荠菜是农民特供的,果然有浓郁的野蔬清香。再去洪福桥堍的吴记羊肉面馆吃了一碗白汤羊肉面,去水上楼饭店吃了两笼烧卖。与镇上多家言以“下沙”为招徕的烧卖店不一样,他家的烧卖个大皮薄卤足,除了竹笋鲜肉馅的,还有我最喜欢的核桃豆沙馅的,据说每天要卖出近万个。
时近中午,我们就来到新场大街上的裕大·俚舍,这是一处由老房子改建的精品酒店,房价一两千,我们可住不起。我们是专为吃它家的昂刺鱼咸酸饭而去的。这个咸酸饭原本是专为住店客人准备的,少量供应游客,在酒店的后花园专门有一间老式厨房,两眼土灶上还有趣味盎然的灶头画,一截烟囟戳破房顶指向蓝天。两个农民大妈合力操作,一添柴一掌勺,草头重油炒过碧绿盛起,投入浸泡过的闪青新大米,将六条肥硕的昂刺鱼钉在锅盖背面,盖上后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焖上片刻,余烬将熄时锅盖一揭,白花花的昂刺鱼肉已经掉在饭粒上了,锅盖上只留下龙骨几条。大妈将鱼肉稍加整理后与菜饭搅匀,一股香气冲得我们脚步踉跄,垂涎三尺。再每人配一块稻草扎肉和一碗咸菜笋片汤,这一顿农家饭吃得通体舒泰,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