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忧伤的龙头烤

日期:2025-07-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八零后都不知道上海人曾与它发生过的“罗曼史”。
撰稿|沈嘉禄


  九肚鱼在民间有N个诨名:虾潺、豆腐鱼、狗母鱼、狗吐鱼、狗奶、水龙鱼……这厮含水量极高,容易腐烂,渔民必须下大量粗盐,腌后晒干,最终收缩成筷子这般细,随意蜷缩,拉扯开来也就三四寸长。在沈家门听一位朋友说,有时候来不及处理,只好一担担倒进田里,腐烂后充当肥料。在我小时候菜场里并无新鲜的九肚鱼,南货店里有腌制后晒干的,名叫龙头烤。

  龙头烤以油煎大法治之,诚为下饭神器,死咸死咸,咸到起齁。一条龙头烤可送一大碗泡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算小荤了。龙头烤也可以清蒸,这是它在灶台上的最后退路,聊胜于无。

  如果用“外貌协会”的标准来看,灰中带黄的龙头烤就是干瘪小老头一个,佝着背无精打采,整天在南货店的竹匾里晒太阳,光顾的客人少而近亵的苍蝇多,它们嗅到腥臭后,嗡嗡嗡地飞来飞去,给无聊的下午增添些许快乐气氛。

  若干年后见到新鲜九肚鱼,长及七八寸,无鳞少刺而吹弹得破,润滑无比的圆柱体是半透明的,排列在冰屑上的场景让人想起横陈牙床的白富美——真想不到龙头烤的前身居然如此妖娆!

  在饭店里,九肚鱼通常的做法是挂鸡蛋糊再拍粉,入锅油炸,色呈金黄,外脆里嫩——嫩到什么程度呢?如脂如膏,就像一个微小的承诺,轻灵而实在,蘸椒盐吃,几乎没有骨头,老人小孩都喜欢。关键是卖得不贵,老百姓消费得起。

  有一年春节我突发奇想,九肚鱼剔骨留肉,切成骰子丁,蒸一下使之稍稍凝结,放凉后拌入切细的荠菜末,加盐、胡椒粉和少许橄榄油,用春卷皮包成一个个短而粗的小抱枕,留一点空隙使之膨松,一口咬破,灼热的空气便喷涌而出,嚼之有夸夸声,可与黄鱼春卷比美!将九肚鱼剔骨后切两寸长的粗丝,与鸡蛋共炒,味道直逼银鱼炒蛋。

  我还用它烧过汤,切寸段,不必煎,与切碎的芥菜叶一起下锅,三滚之后盛起,撒胡椒粉和香菜末,汤色奶白,质感软糯。也可加一小把切碎的酸菜梗和半块豆腐烧汤,起锅后浇几滴花椒油,别有一种乡野的粗放作派。九肚鱼看似柔弱,却有一个优点,久煮不烂,如果在熄火前打一个鸡蛋在汤里,蛋花与鱼肉共沉浮,同冷暖,就有点黄金白玉汤的感觉啦。

  如今,龙头烤在南货店和老百姓的餐桌上消失了,八零后都不知道上海人曾与它发生过的“罗曼史”。在讲述这节“舌尖掌故”时,我的声音好像有点沙哑,我想大概是忧伤和惆怅的缘故,从小在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本大叔,一直怀念这条貌不惊人但滋味恒久的小鱼。撰稿 沈嘉禄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