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昨日南海捞,今晨沪上灶

日期:2025-09-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广东的海鲜也加快登陆上海的步伐。
撰稿|沈嘉禄

  说起来,新雅和杏花楼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粤菜馆。明年新雅将迎来百年华诞,杏花楼的资格更老,距今170多年。当年他们选择在虹口落地,供应早茶和消夜,兼卖罐头食品和咖啡,最为广东同乡青睐,然后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让时间折叠,回到上世纪30年代甚至70年代,这两家馆子的厨房里不可能有来自广东海域的新鲜海产品,与之平行的大三元、味雅、太白楼、粤商、会元楼、翠乐居、珠江、美心、东亚等等也一样,所谓的山珍海错多以干货为主。海派粤菜,其实就是尬尴之中因地制宜的策略。

  改革开放之初,杏花楼的名菜有香露葱油鸡、龙虎斗、焗酿禾花雀、冬瓜盅等;新雅的名菜有水晶虾仁、烤乳猪、烟鲳鱼、蚝油牛肉、咕老肉、炒鲜奶、肉茸锅渣等,没有以海鲜为原料的大菜,这是基本事实。

  拜现代水产养殖和冷链供应水平快速提升,生猛海鲜登陆上海,东星斑、老虎斑、苏眉、龙趸、冻花蟹、炭烧响螺等为上海食客初识,乍浦路、黄河路、云南路三条美食街上也有供应。可以说,在当时的消费场景里,南粤来的生猛海鲜不仅提升了上海餐饮市场的档次,也对应着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节奏。

  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大上海接纳了来自大江南北的风味餐食,还有世界各国的奇炙异脍,广东海鲜不再一枝独秀。然而,南国原本就有丰富而深邃的自然禀赋,近年来,广东省沿海各市县持续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以“耕海牧渔”的生态理念守护并丰盈“蓝色粮仓”,仅以2024年为例,广东海水养殖产量为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广东的海鲜也加快登陆上海的步伐。

  正值南海开渔的好时节,我应邀参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在上海的臻品发布会,得知广东有关企业诚信保证,本港卸载的海鲜品可在24小时内,可从南海直达上海,为上海的餐饮市场提供尽情展现厨艺的物质保障。

  在臻品发布会上,上海一班明星厨师大显身手,金鲳、花鲈、章红、生蚝、花胶等广东海鲜,或炒或炸或烤或烩,转瞬即为美馔,珠海白蕉海鲈肉质细腻紧实,刺少肉厚,只需用古法清蒸即可呈现真本的味道,鱼肉滑爽鲜甜,脂蛋白产生的芳香令人兴奋异常。阳江生蚝来自优质暖流海域,品质上佳,如果吃过广州的夜排档,就能知道蒜蓉烤生蚝在食客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还有珠海白蕉海鲈、惠州金鮸鱼、湛江对虾、潮州章红鱼……想到这些优质的海鲜今后将源源不断地直供申城,“昨日南海捞,今晨沪上灶”将成为现实,口中不禁汹涌起来。撰稿 沈嘉禄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