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坟头玩梗”与历史奔现

日期:2025-04-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是致敬、是谐谑、是惋伤,是秀自己的知识存库,是发到网上寻觅同道中人。
撰稿|沈 彬


  4月18日是国际遗址纪念日,南京中山王徐达墓今年首次开放,这里是一年仅开放三天的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游客在徐达墓前打卡的画风不是很“正常”:有人摆上了烧鹅肉,有人献上了治疗脓疱的阿达帕林凝膏。

  你要不是多读点历史,你都不知道梗点在哪里。按野史里的说法,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患有背疽,而朱元璋趁机翦除功臣,给病中的徐达送上了疽病最忌讳的蒸鹅肉,不久徐病发身亡。这个事其实是明朝开国100多年之后,徐祯卿的《翦胜野闻》等书里编的故事,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显然谣言比正史更让人感兴趣。“送蒸鹅”“白马汗”的故事,让忠良无辜受害,开国皇帝刻薄寡恩的形象跃然纸上,被人们津津乐道。

  五百年之后,游客“坟头玩梗”送上烧鹅肉。其实,“坟头玩梗”可以算是互联网历史爱好者当中的群体亚文化行为。

  同样在南京,孙权墓前经常会被热心网友送上合肥地图、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这位被网友调侃为“孙十万”的一代霸主,几十年都没有打下合肥城,在他坟头上送合肥地图,主打一个“打人打脸,骂人揭短”,哪壶不开提哪壶。

  河南的安阳高陵曹操墓,网友们去瞻仰一番,免不了会送上治头疼的布洛芬,如果当年有布洛芬,是不是曹操就不会杀掉华佗?

  在成都刘备的惠陵(也就是武侯祠),有网友送上了从成都到西安的火车票,如今这短短3个多小时的车程,刘备一辈子都没有成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憾被写进了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背进了初中生的成绩单里,融入了中国人的惆怅当中。

  其实,这种抽象的“坟头玩梗”,我也干过一次,在合肥逍遥津公园的张辽墓前,我吟诵起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诗句,你猜猜梗在哪里?

  “坟头玩梗”、墓前打卡,成为现代人重新打开历史的新方式,是致敬、是谐谑、是惋伤,是感受历史人物的襟怀,是秀自己的知识存库,是发到网上寻觅同道中人。

  “坟头玩梗”是互联网社交、高铁便捷、知识普惠化带来的时代红利、流量故事。打开高德地图,满满都是骚人墓、英雄冢、壮士别歌处,邙山郁郁,江岸绵绵;一张高铁车票,说走就走,和课文里的大人物“奔现”,少了古人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的陈词旧曲,更多是粉丝见爱豆的兴奋和亵熟:“丞相,秦岭通高铁了,再也不绕道岐山!”“阿煜,给你带来了金陵故国的泥土”……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融入当代人的生命意识,才算真正被记住。杨慎写下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正是对《三国演义》最深的解读,千年之后,折戟沉沙、锋烟俱净,只剩下了你我一番笑谈。撰稿 沈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