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大雁塔里没有白居易的题名

日期:2025-07-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看看“大唐朝的肚子”,也是一次朝圣。
撰稿|沈 彬

  我决定还是要上大雁塔。

  第二次来到西安,行色匆匆,但还是决定上大雁塔,上一次只在塔下瞻仰,心里便种下了草,想看看大雁塔里面的样子。

  7月盛夏,西安碧空万里,烈日高云,与千年的土黄色的大雁塔辉映,形成一幅壮美的图画,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之美。如果烈日中有一丝风飘过,便激起了塔檐上的铁铎,叮当作响仿佛来自盛唐的声音。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的确是“奢侈”的,这座内嵌着李世民、李治、玄奘、褚遂良、杜甫、高适等人伟大名篇的古塔,在西安市民看来是一处地标,是生活的一部分。西安市民对大雁塔多了一分熟稔乃至怠慢,留下了网络上的“烂怂大雁塔,有什么好看的”热梗儿。

  有意思的是,如果要登大雁塔,就要先买大慈恩寺门票,再买登塔门票,费用大几十元,一度网上流传着在购票窗口挂出“专门提示”:广场拍摄最佳,不必登塔。这是公然劝退游客,不少旅游攻略里也提醒,不必登塔,在塔下玄奘像面前拍照就可以。

  很多城市地标对于本地人来说,登临成了“禁忌”,爬上那座大家都熟悉的塔就要被当成外地人,所谓“上海人不能爬东方明珠塔”也是一个道理。

  上一次,我没有登塔,却按捺不住好奇:塔里是什么样子的呢?要知道,这是唐玄奘贮藏从西天取来的真经的地方,是众多唐代大诗人都登临并写下杰作的地方,是大唐进士“雁塔题名”的地方……

  天宝十一载秋,高适、杜甫、岑参等五位唐诗坛巨匠,在同一天登临。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写道:“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但在这场现场作文比赛中,“诗圣”还是略逊一筹,一般公认岑参的作品胜出——“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有意思的是,岑参的诗题是《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根本就没提杜甫这个当年的“小透明”。之后,27岁中进士的白居易,春风得意,在这里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大概是这样的文学典故,驱使着我一定要爬上塔。但是,大雁塔内部却是方方正正的,木楼梯一层一层往上升,墙壁粉刷干净,还装了监控设备,没有大唐的印迹,墙砖里嵌着的“雁塔题名”的石壁,还是明清乃至民国狗尾续貂的作品,甚至墙壁上不少题刻是宋、明、清的各种“到此一游”。

  大雁塔里没有白居易的题名!这对我是很大的遗憾,但又消除了更大的遗憾——看看大雁塔里面的样子,看看杜甫、白居易看过的同款风景。诗人于坚于2002年写道:“我们钻进雁塔,看看大唐朝的肚子里,凌空高蹈的都是什么。”看看“大唐朝的肚子”,也是一次朝圣,不上去看看,怎么知道被巨人们看到的风景呢?到经典点位打卡,就是一种升华了。撰稿 沈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