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权”祛魅
2021年,美国一名88岁的老太太死于罕见的癌症——间皮瘤。之后老太太家属起诉了家化巨头美国强生公司,认为他们生产的婴儿爽身粉当中含有滑石粉(滑石粉里被指含有石棉),导致老人癌症。今年10月,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定强生公司9.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8亿元)赔偿金。
以前听到这种美国的高价民事赔偿官司,还挺激动的,觉得美国法院“真够意思”,特别愿意为我们消费者出头。这两年的感觉是:美国的营商环境可真差。
历史上,石棉作为保温的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石棉有严重的致癌性。蒙大拿州有一家石棉矿,数百名小镇居民因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患上肺癌、间皮瘤等疾病。80年代,居民集体起诉矿场和铁路公司,企业付出了天价赔偿。
这个环境污染赔偿案没问题,但是之后,石棉就成了美国的一个“取钱密码”、维权的“日常性项目”。美国曾经一度让人艳羡的高额消费者赔偿,本身就成了一个产业链,已经几乎和消费者权益无关了。
我们应该记得,30多年前那个“美国麦当劳老太太喝咖啡被烫,赔偿几十万元美元”的都市神话。我剖析过这个案件,厘清“惩罚性赔偿”是怎么回事。当年麦当劳卖的外卖咖啡温度,莫名其妙比别家要高出三四度,很容易烫伤人,10年里面接到过700次烫伤的投诉。一名79岁美国老太买了一杯太烫的麦当劳咖啡,洒到了裤裆上,造成严重损伤。最后,法院判决麦当劳赔偿几十万。
美国创设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屡教不改,罔顾消费者的安全,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打醒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企业。
之后,惩罚性赔偿制度被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所引进。以前,大家觉得这样的维权是为我们消费者出头。
但这两年,无论是网民还是国家决策层都看清楚了,职业打假是一门“生意”。很多小企业、小餐饮店被职业打假人薅得不胜其烦:散装称量的杂粮,被举报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职业打假人举报上海1372家小店没有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证,违规卖“拍黄瓜”……所以,国务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专门明确:对恶意索赔者要列入黑名单。最高法也公布了相关的抵制性的案例,不会支持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
从麦当劳咖啡到“爽身粉致癌”,从此前大家认可“知假买假”,到如今对职业打假人嗤之以鼻,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维权都异化了,也该祛魅了。撰稿 沈彬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