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赵作海
有人挖空心思出不了名。有人一不小心就“永载史册”,比如赵作海。
今年3月他去世了。曾经轰动全国的冤假错案当事人,他的死同样令人唏嘘。
因为他死成了“赤贫”。但,当年他不是获得过国家赔偿65万元吗?15年前的“65万元”也不是一笔小数字,没成想这笔财富给他带来的仍然是噩梦,下半生的噩梦。而当年,他确有理由扬眉吐气,从一字不识的农民一跃成了大名人,手中还有一笔“巨资”,何等威武。然而财这个东西,最怕的就是“露”。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他那财几乎就是举国公示了,可想而知会有多少骗子立马打他的主意。事实上他那时面临的选项只有两个:守财或发财。以他的小农特质和文盲程度,骤临大财毫无疑问应咬住一个“守”字,死死锁住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机会,把钱锁进银行,然后孩子结婚、自己盖房,徐徐释放,庶几养老亦可。但在后妻李素兰的煽动下,他选择了后者,财再生财,人之常情,问题是“三两黄金四两福”,你有这个能耐这个命么?!
于是后半生的噩梦开始了。又是后妻的煽动,他投资4万元,开了“赵作海大旅社”,两个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人开旅馆?不出所料,不到一年倒闭。祸事成双,大儿子乘他整天泡旅馆,偷了14万元一走了之。
这不,20万元没了。“65万元”的三分之一没了。他哭倒在路旁。
须知人坐牢都是光腚出狱的,而他,坐牢10余年居然每月6元的补助费基本不动而硬攒了1200元出狱!可知他平日有多“抠门”,20万元的蒸发几乎要了他的命。但不久,后妻鼓动他向宁夏的一个“秘密项目”投资,他挣扎了很久,又拿出了19万元,并告诉了某记者,后者当即指出,这是个骗局,但赵作海只听后妻的,结果自然分文无归。他不吃不喝几天,又差点死背过去。
判断力趋零的后妻还不甘心,打听到一家理财公司,声称能把他所有的损失全部“翻转回来”,还能让她李素兰当个“总经理”。听说能“翻本”,赵作海把最后的20万元也押了进去,结果还有“结果”吗?理财公司的老板跑了,留下“总经理”一人在办公室里回味梦境。
至此,坐牢换来的65万元荡然无存。赵作海重回赤贫,重回简陋出租房,为了生活必须天天凌晨即起磨豆腐,或者毒日头下扛水泥,或者寒冬腊月扫大街。
那天扫大街扫累了,年过七十的他倚着以前去过多次的按摩店,第一次完整地听完了豫剧《黄粱梦》,口中不断地念叨着“黄粱一梦……黄粱一梦……”,眼泪止不住地流。第一次他被命运击倒。第二次他被自己击倒。
真是黄粱一梦。撰稿 胡展奋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