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殇
宜兴归来,感受良多。陶都风流,震古烁今。紫砂瑰丽,举世无双。丁蜀镇伍震球镇长的引领下,我们拜访名家,饱览名器,尽情享用了一次紫砂艺术大餐。
但欣慰之余,也有遗憾,丁蜀的灯火阑珊处,杂音和魅影齐飞,好好的紫砂名镇常常被大量的伪劣紫砂败坏名声。
所谓的“机工壶”“灌浆壶”“化工壶”和“陶土壶”在市场横行无忌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我是紫砂菜鸟,论鉴赏能力,同行调研的都比我高。于是朋友某晚干脆收集了成批的伪劣壶一一陈列,来个“群丑大展示,乱象共欣赏”,手把手地指点我,什么叫“机工壶”(车旋壶),什么叫“灌浆壶”“化工壶”“滚压壶”,直使我仰天出门,两眼发黑。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市场混乱,伪劣充斥,不少制品甚至饱含有毒物质,这现状究竟该怎么管?对紫砂艺术为什么不能像伊朗细密画那样设立“国家级保护”,严设市场准入?视频显示,工场设置的模具像做海棠糕一样,工人手持大罐的紫砂浆(或陶土浆)排着队,浇花或挤奶酪般地灌下去,一天可灌几百上千只!如同“化工壶”之类,事后都冒充正宗的紫砂壶而进入流通,玻璃水加AI技术,想仿谁,就仿谁。高仿的,尽可乱真,内行的当然还能识破,但毕竟外行才是懵懂的大多数。使用过程中它们必然会散发怪味、异味甚至臭味,茶叶入壶很快馊酸,致使“宜兴紫砂”声名扫地。
事实上,多少年来“一热就烂”的例子已举不胜举。四十年前,“疯狂的君子兰”一疯之后,“种君子兰去吧”变成了一句骂人话;接着是普洱茶,从南到北,囤积炒作,一饼难求,结果鱼龙混杂,一泻千里;乱哄哄“和田玉”又登了场,风气所指,南北披靡,以至于“腰间无玉”,说话不响,但曾几何时,杂玉都转入“和田编制”了,直播的,“都带皮”,以至于“和田玉”送人都嫌“寒碜”。
称紫砂艺术为国宝级艺术奇葩自然没人持异见。但当它被人扮着鬼脸用车钳刨铣地大量机制,或恶搞似的灌“巧克力浆”规模量产,并且各地直播销售时,我们竟然已不会愤怒,不由得老汉我要爆个粗口:我×!我们的心都死了吗?!
当年讨论元朝被谁灭时,记得朱元璋脱口而出,元朝还不是元人灭的吗,我们只是推了一把罢了!同理,若干年后一定会有好事者问,这紫砂怎么也会烂大街的呢?应该会有人嗫嚅着回应:紫砂吧,不就是“伪劣紫砂人”毁的嘛。他们混杂丁蜀,良莠不齐,伪币定律,优质紫砂也就越来越少啦!撰稿 胡展奋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