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遇丑态
每次到美国总要上一次邮轮。因我这个人大俗,邮轮上可以吃喝不愁,景点如何其实不重要,无非热带的山海或寒带的山海。
但我最近上了一趟豪华邮轮,心情很不好。
邮轮旅游之所以比其他的旅游方式更加轻松,就是避免了不断更换酒店,舟车劳顿及打包行李的繁琐不便,按理,大家应该持有相当悠闲愉悦的心情才是,但是,同行者的“噪音”却使这次旅行蒙上了阴影。
船上很多地方是禁烟的,但吸烟区也很多,一伙烟民,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哪个族群,操着英语哪里都不去,偏偏钻进船上的“小教堂”大抽其烟,结果被面孔气得发白的总监给“请”了出来。
但最讨厌的还是那著名的“大嗓门”。首次的领教是在7楼的自助餐厅,丰盛的早餐一开始,就有一帮游客动作幅度很大地抢占了“海景座”,接着一发现美食“炸虾球”,就“杰克!”“汉默尔敦!”地狂喊起来,“深海鳕鱼”一揽就是5垛,自己揽不下了,还“围点打援”,拦截着后面的游客,招呼同伙快快“截取”,弄得汤汁淋漓,散落一地。
船,是从洛杉矶长滩始发的,各种国籍的游客都有,看到不同肤色的游客都在摇头,我们不禁为之困惑,不料,一个“光头”居然还操英语嚷嚷:干嘛老要我们注意这注意那?咹?是他们不尊重别人的习惯!
我孙女为我翻译时小脸气得通红。翌日晚的中心节目是美国钢琴家布莱恩的“海上音乐会”,事先,邮轮方再三要求大家“着正装出席晚会”,还每个房间发通知,但临了,又是光头们出洋相。
他们穿着拖鞋和睡衣,便理所当然地被人高马大的保安拦下。我坐在第一排,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头”们的窘态,想硬闯,然而2名身高1米9左右的保安墙一样地堵着,硬把他们撵了出去。事后,“光头”们的抗议是:我们的床,都安在船上了!从床上到“演出厅”不就乘个电梯拐个弯嘛,音乐不就是乐子嘛,干嘛不能穿得休闲点?这谁吓唬谁哪?!
海外邮轮,是很典型的“国际小社会”,又称“小联合国”。遵守秩序、轻声交谈、礼貌用语、衣着规范并不是哪一国的“习惯”,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起码的社交修养。随着“邮轮经济”的兴起,国际社会的交往将愈益频繁,真诚地希望横冲直撞的“文明难民”能够少些,再少些!
我们至今不知他们的国籍,因为如今已不能凭长相而论其渊薮,只希望他们消失,再消失!撰稿 胡展奋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