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七言,林黛玉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让她先读王维的五言律(“二百首”),再读杜甫的七言律(“二百首”),最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举例时,她特别提及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白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等名句。我们知道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意境空灵,适合体会炼字与意境的融合;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可学章法与情感的厚重;李白的诗豪放天然,能悟兴会与自然的真趣。
但五言七言,别有说法。五言七言虽只差二字,但鼓点、景深与气场,全不相同。五言的节奏,二三;短促方正,前短后长: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轻叩两下,尘埃落定。七言的节奏,是四三,甚至二二三;三下轮转,风起云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论景,五言只来得及截一道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七言却来得及叙一段动态,甚至能发声感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论声,五言是絮絮低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七言多出那两个字,恰好是一处转调,可以高亢,可以低回: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言简、静而凝,七言纵横跌宕。林黛玉教诗,先说王维五言,确也合她的脾胃:她和贾宝玉是天然隐士,就喜欢五言。话说,《红楼梦》里,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诗都好,但不同好法。林黛玉是风流别致,薛宝钗是含蓄浑厚。又气质上,林黛玉有情性,确实清隽天然。贾宝玉自己喜欢天然,所以每次评诗,都大夸黛玉。
小说里元妃省亲,安排大家写命题作文;曹雪芹还煞费苦心,写出了梯次感。先上场的,当然是比较菜的。迎春、探春、李纨、薛宝钗,都是七言诗。
到林黛玉了。“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境界超逸不说,比之前大家集体七绝七律不同,林黛玉这是五律。如前所述:七律相对更看结构气象,五律相对更看情性天然。
贾宝玉写了三首五言诗,描摹情境,颇有画意,对得工整,用字亮眼。元春也感叹“进益了”。临了最后一首,是林黛玉替贾宝玉写的了,又是五言:“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法极好,我觉得是当晚所有诗里,最独特的一联了。颈联工整,且不无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之美。尾联不只以“盛世”颂圣,妙在之前贾宝玉曾吐槽稻香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林黛玉这里轻柔的一句“何须耕织忙”。似有遥遥相对之意?撰稿 张佳玮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