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玉
我始终相信,阅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书写了生命的重量,也书写了自己思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无论是文学阅读、音乐阅读,或艺术阅读,对我都是不可取代的养分。特别是在艺术阅读,发现年纪越长自己开始有点偏重地沉溺起来。
特别是对于常玉,从1995年初见他的作品后总是无法调整自己偏爱之心;也因为常玉的艺术阅读而越挖掘,越丰富。从不断重复阅读与观看他被发现所留下的作品,到搜索研读他走过的时代与经历过的人生交会过的人、事、物。这么一位谜一样的艺术家,从被重新发现起,再在一点一点从时间洪流中逐一挖掘回的数据中,去印证其作品中蛛丝马迹的变化和创作时的心理活动。仿佛每每阅读都有着某种不可言喻的恍然若悟的启发,也对照出各个阅读者自己所处的人生与时代。当然,这一切最重要的动力是:常玉的作品太动人和耐人寻味了。
让我能有这样丰富阅读和感知的,与半生投入研究常玉的衣淑凡女士不无关系,她的有序有为挖掘与整理所得的慷慨分享,绝对是我在艺术上养分的重要来源和榜样。加上视常玉如命的施俊兆先生不倦的探索、解读和分享,从他身上我亦学习很多。在我的近三十年艺术收藏中,可以不断透过他们阅读常玉,并在探索二十世纪华人艺术家们的分享和交流里成长,同时成了心有所系的挚友,是何等的好运气啊。同时也因为他们而延伸扩散而出,与更多喜爱艺术的各方朋友,因为常玉的各种阅读交流,不断增加了我对艺术眼界与思考的厚度,也同样开阔了我对世界与人际的宽度。
七年前与衣女士和施先生合作策展的“细看常玉”是一扇门,顺着这个展览至今,衣小姐又挖掘整理出更多常玉先生相关资料,让阅读常玉有了更立体的线索和角度,观看作品有了更多线索脉络与思考。依常玉年表的时间顺序去对应到那个时代和对应那个时代中的人,可以更仔细地看到时代与艺术家成就伟大作品之间的关系。在“细看常玉”后有了更多机会与喜欢常玉和阅读常玉的朋友们交流彼此阅读常玉的想法;这是让我更有种因为常玉,打开了我观看艺术的丰富感。
七年虽不长,但世界好像剧烈颠倒与波折了一轮,借着衣小姐新著出版后与“一条”的邀约而启动这一次“因为常玉”的展览;又一次多角度地去细读常玉,从衣淑凡女士钻研整理的常玉年表开始,到Robert Frank镜头下的常玉原始照片,再到几位挚爱常玉的藏家借展珍贵无比的常玉原作,以及多位喜爱常玉的当代艺术家对应创作的作品……交织成此次“因为常玉”。这不只是阅读常玉,也是阅读我们的时代,一切都是因为常玉而起。撰稿 姚谦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