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没了,猪落地了
阅读提示:媒体报道起创业来,全是各种各样的小点子分分钟赢得百万投资,是不是也一样歪曲了社会的实际状况呢?
刘洪波
“大学生一分钟路演获6份投资邀约”、“宅男玩航拍引百万天使投资”、“小伙陪老总跑步跑回百万风投”……这样的新闻,是每天都会读到的。
典型的创业故事,主角是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如果要高级一些,可以是海归;故事的情节应该是他在玩着,或者什么也没干着,但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点子,做了一个APP,路演了,参加什么比赛了,投资家就投了钱;或者喝了一次咖啡,碰到了投资家;甚至,他什么都没有做,投资家就找上门来。就这样,他有了第一桶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又经过几轮融资,就成了不大不小的老板。
看到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比二十年前“下岗之后天地宽”的故事迷人很多倍。那时,也有很多下岗之后创业的故事,传递国企减员增效、打破铁饭碗后的好消息。在那消息中,下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带来了创业的机会。下岗创业的成功者,毕竟是少见的幸运儿。后来我们慢慢知道,很多下岗者挤在“再就业中心”里等安置,不少人从此没有了职业,夫妻双下岗陷入困境的人有之,城市困难群体在此后有之。
下岗创业的成功故事,大多告诉人们要“吃苦耐劳”。再往前,当然也有创业故事。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故事中说的也是“勤劳致富”。
现在,看样子时代“进步”的不是一点点,真的翻了天覆了地。创业故事中都是知识和资本,再没有创业艰难,而只有创业乐趣、成功体验。甚至不需要知识,现在的创业故事,是只需要“点子”的,只要点子好,就有钱,有钱就算创业成功,生产是不需要的,数据化了嘛,“互联网+”了嘛,只要你靠着互联网,想出能够加上去的东西,别的都忽略不计,经营管理消失了,辛勤劳动没有了,你有点子有APP有下载,这就够了。
有名言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猪能飞,人当然也能。所以要紧的是找风口。听起来,这就像是炒股票,大盘向上,猪也能飞,大盘一垮,哭爹叫妈。而且,盘面向上还是向下,风口转到哪里去,你是能未卜先知的吗?所以,如果可以站在半空中看一下场面,定是一堆人忽而堆在这里,忽而堆在那里,这就是“风口”的意思。
澎湃新闻刚刚报道了手机业的新闻:曾经只花了25分钟就众筹了1600万资金的大可乐手机破产了,留下了诸多用户的咒骂声。两年前,手机行业的钱来得如此容易,人人都觉得自己便是站在风口被吹上天的“猪”,几个人搭建一个团队就可以开搞。现在风没了,猪落地了。
做手机,比起现在媒体上讲的创业故事还要硬许多。媒体上的创业故事,无不好玩又来钱,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苦,一点也不令人着急,类似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传说,让人把“成功”设想为纯粹的灵机一动,让人感到满世界都是钱在天使般地晃荡(那些钱真的叫“天使基金”)。社会还需要生产和销售,企业还需要经营和管理吗?艰难困苦还是创业需要的准备吗?“互联网+点子”就是创业的全部含义吗?那些挤在人才市场、在每一个招聘会上投送简历的人,是否也是真实的甚至更真实的当代景象呢,我们是否要引导他们都去想“互联网+”的创业点子?高度同质化的创客故事、点子创业模板、天使到处撒钱的神话,可能只是刺激了人们随随便便发财、灵机一动成功的错觉,里面埋藏着轻轻松松成功的“成功学”底蕴。
如果收集起每天的刑事案件,我们也能在媒体上读不完打打杀杀的新闻。媒体报道起创业来,全是各种各样的小点子分分钟赢得百万投资,是不是也一样歪曲了社会的实际状况呢?当然,打打杀杀是负面的,创业是正面的,负面地歪曲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正面的歪曲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后果吗?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