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内外的平行宇宙
2020年大抵是我在戏剧创作上进入另一阶段的起点。
有别于以往依据剧本上的场景打造景观,再以相应配合的叙事手法对情节加以描述,例如2019年的 《聊斋 Why we Chat》,发生在一间酒店房间内;在《一个人的一一》和 《三个人的一一》的舞台上,叙事愈来愈多地把景观从舞台上带到剧场外,借舞台上“现在”的多重与复杂,建构舞台外更多的“当下”。“越过一片山丘,另一片山丘便显露出来”,景观不再是固定的却是移动的,不再是单一的却是多义的,不再是平面化的却是多维度的,当观者的视觉逐渐展开或解构,叙事再把感受传达给观众。
2023年6月初次走入台中歌剧院的凸凸厅,建筑师伊丰冬雄的洞穴空间,马上如有待被叙述与诠释的故事空间,向我发出邀请。离开后对在里面的感受念念不忘,终于在2024年11月,带着英国剧本 Constellations ,两位演员路嘉欣、王宏元(刚演完 《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还有影像创作者何定伟,回到凸凸厅一星期,进行一次公开彩排,给当地公众以参与形式来对戏剧创作由零开始有所了解。
由第一天开始,我便知道“空降”在台中、凸凸厅的一群陌生人,不可能跳过与这个场地发生联结的过程,便直接进入文本之中。我们改为把视角从瞄准剧本,转向来到现场的公众,是以一周下来建立的叙事结构,便不是服务演出本身,而是建立外来者与这个场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多重关系,亦即是如何让故事中的因果,和我们在凸凸厅的体验,能被描述的同时,也在感受上形成新的隐喻。
那便是为什么2025年3月我们再次到凸凸厅的原因。承接“台中台,戏中戏”的上集,其实Constellations的中集发生在香港大学与剧团合办的“聊天节”,那可说是两位演员为回到凸凸厅进行下集前的暖身,只是,面对的是香港大学的学生(及公众),场地是大学内的剧场,三日活动每天一小时,虽然演出文本相同,参与者共同建构的已是另一重叙事(例如两位演员与学生演出对手戏)。带着这经验于之后回到凸凸厅,Constellations便有了属于我们的叙事基础,也是在这基础上,我在回到凸凸厅的当天,便决定让两位演员录下整个剧本的声音演出。翌日,把场地的空间一分为三,再在那样的分野上加入第三位中性的角色,开拓两位演员在两个角色之间的更多空间。最后,是把我放置在上述结构中,给原著剧本和我们在台中/香港/台中所经历的多重时空,提供理解和描述。原来文本的平行宇宙被我们重新发展成另一种平行宇宙。撰稿 林奕华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