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由,很摇滚
星空,是我们怀念已逝时光的一张老照片,张曼玉近年的各种“出没”,成就了观看“老明星”的新视角。
张曼玉出道的80年代,大机构式的宣传机器年代已过,电视要比电影来势汹汹,广告片取代了电影公司发掘新人之职,初识张曼玉不在选美舞台,是在“维他汽水”的广告片。模特是行走的广告牌,选美是变相的花生秀。让张曼玉脱颖而出的,是活在当下的“本色”。当兔牙还在笑容里,吐出来的“兔言兔语”一样可爱。那一届港姐亚军被派出参加1983世界小姐选举,地点是伦敦,八岁移民英格兰的张曼玉踏足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恍如衣锦还乡。
通过荧屏进入万户千家,如此风头,哪里是老一辈明星能看齐?电视剧《新扎师兄》奠定张曼玉的邻家女孩地位,出道第二年(1985),她随电视人(王晶)进军电影圈,主打青春逼人。但锻练日后演技的,是现实中的“恋爱大过天”。
张曼玉一度被归类“花瓶”,个人情感经历却写下历久不衰的情史。网络不难搜到资料如“张曼玉的N段被分手”。有趣的是,再如数家珍还是会挂万漏一。这说明文字记录不如图像记忆铭心刻骨。拔兔牙是为了谁?曼玉从此不一样。一封封手写情书,一句句童言童语,被对象女友公开在周刊上,为什么同情分反而落在曼玉身上?千万别低估落笔的率真可能打动人。
盛传为爱付出千万一段,多年后再看相中人,不施脂粉,目光一致,一派恋爱脑被冲昏。那年头还未发明十指紧扣的说法,印象中那也是被她携手另一位所启发,她和他公开恋情如临大敌,更见四字背后是“爱我别怕”,无惧身份族裔和年龄差异。终身大事,没有婚纱,没有婚照,有的是一个人轻装上阵,在周刊的专访配图上,婚戒戴在曼玉大拇指上。
然后是头等舱里两个睡着了的人,和那瓶半满的水。并无亲密迹象,镜头拍到的可以是任何两个被安排坐在一起的人,各自在“寻梦”,但当男的是梁先生,女的是张小姐,照片一经放大,顿成“惊梦”。
息影后的张曼玉,行踪不明,动向扑朔迷离,主要是与电影渐行渐远。但只要有她的身影,哪里就是她的“最新作品”。客串英国电影导演的录像艺术作品当然是演出,以摇滚歌手姿态在音乐节亮相和演唱,在网络平台节目当嘉宾都是演出。但近年更备受关注的,似乎不是与内容有关的张曼玉,而是容貌、身型、状态,在60岁后可有改变的张曼玉。也就是美其名别来无恙的关切与垂注。
神出鬼没是现代人的通关密码。此中高手的她,找到了比复出拍片多出不知多少有机生命力的张曼玉: 一、完全ageless;二、无须对手(戏);三、集播客和发表创作于一身。换个说法,是遂了创造自我的愿。很自由,很摇滚。教人艳羡。撰稿 林奕华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