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自由,不见得自在。乍看很自我,可能是自私。
哥哥和弟弟怎么玩都是以笑场收尾,姐姐与姐姐便不同了,画面都是梨花带雨。
去看那些看不见的,再去跟可能还没看见的朋友分享,看见什么,和怎样看见。
什么是心声?心声从哪里发声?如果心跳只是拍子,心的乐章是谁写的?
每个人,到底是要当“复制品”,抑或当 “一个人”?
了不起的作品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它,但让和它曾经相遇的人无法回避。
“我会力挽狂澜,我成功过一次。”
若说无处可逃是周泽农的宿命,他本人早已接受死在野鹅湖畔的结局。
透过抽丝剥茧,呈现重男轻女的历史图像,它们可以是任何韩国女性的际遇。
现代人活得痛苦,因为是用媒体来看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情感和心。
灵活是“细盒”的特性,更是对于使用者能否把这特性发挥淋漓尽致的考验。
《Anna》,就是一出舞台上的窃听风云。
考验它们的是,经不经得起银幕放大,时间过滤,人心转变,还有文化曲折。
一千个出轨个案如果都换来同一个谴责,难道那一千个“罪人”都是“一个人”?
这部音乐剧绝不可能是改良西方国家的产品,但它又有某种百老汇精神。
萧芳芳在当代香港人心目中,是有着人格魅力的一个名字。
按如懿的时间观,弘历是她执子之手的前事,乾隆不能与子偕老,是大彻大悟的后来。
它,正是一枚“大炮”,某程度上,承接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火力。
阴与阳,既是生与死,又是男与女,亦是光与暗,还可以是虚与实。
要成长,还是要受保护?爱自己,还是爱被人溺爱?